一對澳洲籍江姓母女日前將背包遺忘在計程車上,
,由於內有祖母所贈送的「傳家之寶」聖經,
,女童擔心找不回失物而大哭,
,幸北市警緊急調閱監視器協尋找回,
,母女感激不已。台北市警察局文山第二分局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
,轄下興隆派出所日前晚間接獲一對澳洲籍江姓母女報案協尋,
,指當天自台北捷運台電大樓站附近搭乘計程車到文山區福興路,
,10歲女兒卻不慎將背包遺忘在車上。 江女表示,
,由於背包內有女兒的祖母所贈聖經,母女倆都視為「傳家之寶」,極為重要,女兒擔心找不回失物還放聲嚎啕大哭。受理警員關鉦育見狀也先安撫女童難過情緒,隨後趕緊調閱相關監視器畫面,協助尋找遺失的背包,不到1小時就發現計程車蹤跡並聯繫上駕駛人,並立刻將背包送到派出所歸還給母女倆,女童立即破涕為笑。江女對於台灣警察熱心協助尋回失物,也充滿感激之意,對台灣警察積極為民服務的精神留下深刻印象。文山二分局呼籲,民眾若需搭乘計程車時,可多利用計程車叫車專線,如果不慎將物品遺留車上時,就可以透過叫車紀錄迅速查詢車號,即時連繫上駕駛。,
隨著雲端科技發展,
,數位匯流成為全球趨勢,
,資訊、電信、網際網路、廣播電視等部門,
,從傳統的「獨自經營」逐漸轉向當前的「跨界經營」,
,使得NCC必須在基礎設施、營運管理與內容應用三層次,
,建立全新管制架構,
,數位匯流大法就是其中產物。然而,
,這部劃時代的重大法典,
,在各個利益相關團體遊說下,始終徘徊在十字路口,毫無進展,未來該怎麼走?有很多想像空間。
立法是政治藝術,而非立法技術,基此,主政者必須以簡單易懂方式向立委說明,何以需要制訂這個法?重點內容為何?對於選民有影響?NCC或許可以製作化繁為簡的「懶人包」,在短短五分鐘內,讓立委諸公了解為什麼非要制訂這部曠世法典不可?
然而,根據筆者多次參加類似座談會的經驗,很多政府官員,一開口就是深澀難懂的「技術英語」,報告內容又索然無味、邏輯不清,難怪有高達八成的民眾,完全不知道什麼是數位匯流?更遑論立法諸公?
立法途徑不外有兩種:一是採取「一步到位」方式,希望能夠畢其功於一役,制訂出一部無所不包的完美法典,數位匯流大法就是採取這種模式;另一則是採取「先求有,再求好」的漸進立法方式,先求重點突破,然後再根據執行後的問題進行修補。
在藍綠壁壘分明的國會中,選後者最穩妥,證所稅或大戶條款的教訓,還不夠清楚嗎?
NCC主導的數位匯流大法公開徵求意見書,其實是融合了許多來自四大產業部門的產業發展之利益保護與技術發展的專業管理,很少看到大眾的權益到底如何確保?
誠懇建議,將數位匯流大法視為數位消費者權益保障立法,這才是人民誠摯盼望的走向。,
台大竹北分校案再度延宕,
,上月底台大提送教育部籌設計畫,
,第3期要到民國118年後才完成規劃,
,換句話說要「再等17年」,
,新竹縣政府與議會表不滿,
,「要求台大還地」。
10餘年來台清交與台科大要到竹北、竹東設分校,
,是建商炒作竹北房事一大題材,
,卻因遲遲未能動工,房地產炒作大學特區美夢,可能破碎。
「有欺騙百姓之嫌!」新竹縣長邱鏡淳指出,從民國89年台大竹北分部案,到如今只建一棟碧禎館,根據台大10月31日最新竹北分部整體規劃報告書,將第1期開發期程從民國100年延後到108年,第2期也從110年延到117年,原本111年以後將展開第3期規劃也往後延到118年以後,「縣府難以接受這樣的做法」。
昨天縣政總質詢,縣議員林志華怒指「台大根本沒誠意在新竹設校」,建請議長陳見賢號召全體議員連署,要求台大還地。
對此,台大校方強調「竹北是台大校區之一」,學校經費來源為部分募款與校務基金,受限於經費才會變更時程,但是校方「從來沒有停過興建竹北校區」。
台灣科技大學總務長黃慶東則強調開發竹北的決心,說明已與廠商洽談協助開發,未來將以產業合作大樓為主。黃慶東指出目前台北校地不足,過去與竹科常有產學合作,因此「竹北是台科大前進基地」,規劃2期共6年,期盼能在竹北設校區。
清華大學副校長葉銘泉表示,教育部要求各大學分校作業須在104年開發完成,若無法做到將難以提出計畫。因此清大在新竹縣的設分校進度目前幾乎是「放棄」了,除非政策有了改變,否則已經算「胎死腹中」。
葉銘泉說,清大南校區明年有3棟建築物要施工,校地使用上,未來10年應該還夠用。交大則表示,目前竹北校區以客家學院為主。
邱鏡淳說明,監察院對台大沒有提前設校規劃表示關切。希望在土地不閒置的前提下,活化台大竹北校區的土地,若順利取回可能規劃為美國航天中心展館。,
苗栗縣前縣長傅學鵬家族及傅姓宗親會上千人,
,昨天上午聚集公館鄉大坑村清河墓園祭祖,
,場面盛大。 記者胡蓬生/攝影 分享 facebook 苗栗縣前縣長傅學鵬家族及傅姓宗親昨依傳統在公館鄉大坑村來台祖常達公清河墓園掃墓,
,各地子孫上千人參與,
,還發放獎學金、敬老金、生育獎金,
,發揮慎終追遠、承先啟後的精神,
,場面熱鬧。祭祖典禮盛大,
,長長的供桌擺滿各式供品、牲禮,
,祭神明和傅家先祖的金銀紙,堆得就像座小山。傅家在清朝乾隆年間到公館鄉五谷岡開墾,迄今已260多年;客家人傳統在元宵節後一天掃墓,傅姓宗親散居各地,改在清明節假日掃墓,藉此維繫族親感情,昨祭祖結束,中午席開百桌聚餐。 傅姓宗親會總幹事傅家木指出,鑑於少子化現象,去年起宗親會在祭祖典禮發放生育獎金鼓勵生育,每胎3000元,去年第一次發放有11人申請,今年7人。其實3000元只夠買一些尿片、奶粉,是象徵性質,提醒宗親子弟重視少子化問題,鼓勵大家生育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