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署前署長葉世文涉貪,
,檢調查出他好應酬飲宴,
,北市議員鍾小平昨揭發營建署資訊室主任梁勝開,
,3年內與葉喝過上百次花酒;並指梁任社區管委會主委時,
,涉嫌在社區修繕工程牟利。
營建署主任祕書陳肇琦表示,
,已展開調查,
,如果議員爆料屬實,
,會依法懲處。梁勝開昨澄清自己沒有喝花酒,
,也沒有經手社區修繕工程經費,禁得起考驗。
鍾小平昨點名梁勝開號稱是「葉世文徒弟」,葉任署長期間,常陪著葉一起喝花酒,3年內就喝百餘攤,兩人還性好漁色,費用全由建商買單。
為證實梁勝開經常喝花酒,鍾小平周四晚間前往北市長安東路的酒店查訪,錄下與店內主管的對話錄音。鍾向該主管提及梁的名字,對方說「你怎麼知道他的名字,你跟他好像比我還熟」。
鍾小平還指控,梁勝開4年前擔任大安區翡翠大廈管委會主委時,將社區外牆整修與水電工程,發包給熟識的廠商,工程費達1114萬元,最後只以約1005萬元的發票報銷。
梁勝開解釋,尋找施工廠商過程都依法進行,過程中僅一樓餐廳業主不願分攤費用,為勸說該業主,才邀請前往營建署旁的「上海湯包」餐廳吃飯,之後該業主表示要回請,才應邀前去酒店待10餘分鐘即離去。,
從兩岸密使到駐陸代表,
,兩岸聯繫制度走過廿年風風雨雨。海基會設立北京代表處,
,牽動的不只是海基會的組織轉變,
,也是兩岸決策機構的權力結構大重組。兩岸事務決策者除了總統、陸委會主委,
,未來還將增加一位「駐陸代表」。
兩岸決策高層指出,
,兩岸互設辦事處的主要目標就是「和平發展」,
,設愈多駐點,
,有愈多聯繫管道,
,愈有利和平發展,
,而辦事處的工作主要有二:除了「服務」之外,另一個重點是「聯繫」,也就是與大陸官方聯繫,這就是「駐陸代表」扮演的角色。
駐陸代表這位堪稱大使級的人物,將可能取代海基會董事長的象徵職位。當兩岸關係面臨爭議,駐陸代表首當其衝。一位熟悉兩岸事務的人士說:「全球兩強是美國與中國大陸,駐美代表是馬英九的親信金溥聰,駐陸代表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根據規畫,我方派駐大陸的最高代表是「次長級」,也就是簡任十四職等的文官長,而大陸方面主要規畫是「副部級」,但兩岸雙方仍在磋商中。
不過,海基會前秘書長邱進益認為,兩岸互設辦事處是兩岸關係「制度化」重要一步,建立長期溝通管道可避免誤判,未來駐北京代表就是中華民國的「政府代表」,不能自我限縮為「機構代表」,層級應比現在規畫的次長更高。
他認為,面對未來兩岸逐漸無法避免的敏感性議題,將來的海基會駐陸代表應該慎選具聲望、了解兩岸事務背景且具國際談判經驗的人才擔任。
他指出,兩岸關係相當特殊,駐陸代表層級愈高,與大陸對口層級也會愈高,雙方能討論範圍也會愈大;他建議,在日後兩會商談過程中,政府應提高與大陸對話層級,先有高層次人士與大陸討論,最後再交由兩會完成正式程序。
美國里奇蒙大學政治系教授王維正從談判學的角度分析,兩岸互設辦事處愈正式,對口層級愈高,愈能彰顯雙方公權力的行使,有別於財團法人或白手套的角色,這對台灣方面「最有用」,也最可展現兩岸關係正常化的決心,相互承諾兩岸發展不會「逆轉」的決心。,
電池模組大廠新普(6121)衝刺非IT領域,
,積極布局電動自行車、工業自動化設備,
,公告透過轉投資第三地區現有公司再投資大陸常熟公司太普電子,
,交易總金額為1,
,191萬美元(新台幣約3.6億元),
,惟今日盤中股價走跌逾2.8%。新普擴產非IT業務,
,子公司中普科技公告董事會決議透過第三地投資大陸,
,交易對象為太普電子(常熟)有限公司,
,交易金額為1,191萬美元(新台幣約3.6億元),顯示新普積極轉型,目標降低IT業務佔營收比重。新普指出,太普電子(常熟)為大陸子公司,主要生產鋰離子及動力電池、精密模具、測試儀器、模切及沖壓件加工、電動車相關之高壓盒、沖電裝置、電源轉換器、馬達驅動器、自動化設備及前各項相關生產設備及零配件的銷售及售後安裝與維修服務。新普目前非IT營收占比約5%~6%,公司希望明年非IT產品占營收比重能夠調升至10%,而電動自行車為最大成長動能,其他還有伺服器儲能設備、自動化設備。在電動自行車方面,新普目前為全球第三大電池模組廠,明年將挑戰市場第二名位置。此外,新普布局自動化設備,今年首度參加台北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展出主題包含標準型與客製化機械手、多軸伺服驅控器等。新普目前已經累計超過使用自家自製400支工業機械手,預估2018年將可累計出貨達600支給集團內工廠,將以每年出貨1,000支為目標,隨著工廠使用量提高。受惠旺季效應帶動,新普9月營收衝高到57.15億元,月增11.6%、年增9.1%,總計第3季營收157.46億元,較今年第2季成長24.9%,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7.6%,第3季營收超越先前財測目標150億至155億元。,
作家郝明義推出「越讀者」10週年增訂版,
,今天在台北舉行發表會,
,並邀請作家謝哲青主持活動,
,一同探討紙本書與數位閱讀的價值,
,並和讀者交流。郝明義2007年出版「越讀者」,
,探討網路時代如何跨越多種媒體、感官、領域的閱讀,
,10年後推出「越讀者」增訂版,
,今天晚間在紀州庵文學森林2F講堂舉行新書發表會,並與作家謝哲青對談,現場有將近100名民眾到場聆聽。對於發表「越讀者」增訂版,郝明義表示,他在這10年期間,一邊觀察網路上的閱讀如何因社群與協作的出現,產生「新的生命」;同時思考紙本書存在於網路時代的意義,因此設法重新解釋閱讀紙本書的價值。他以白晝與黑夜描述網路與紙本書的關係,並進一步列出網路閱讀的特質,包含多媒體、具象、活潑、外擴、社交、零碎、多工、動態與陽性等;而紙本書相對應的特質則有文字、抽象、安靜、收斂、孤獨、整體、線性、靜態與陰性等面向;他指出,經比較後發現,所有的網路特質可比喻為白晝,而所有紙本書閱讀,則能比喻作黑夜。郝明義表示,現今時代是白晝和黑夜的結合,書就如同黑夜一樣「有基本的力量」,但白晝的數位網路時代中,有許多新奇的書本與文字以外的閱讀,因此他藉由過去的經驗,帶領讀者探討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兼顧這兩種力量。郝明義指出,在隨時隨地都能收發訊息與知識的時代,如同隨時隨地在閱讀書本以外的世界,「我們對文字的需求登上前所未有的高峰」。正因大家都頻繁的使用文字,因此更需要注意對於文字的品味,而紙本書就是學習、體會文字力量的最好媒介。會後郝明義受訪表示,每次和讀者互動後,能更了解不同人在閱讀時碰到的狀況;他提到,閱讀就是「頭腦的飲食」,每個人的口味和習慣都不同,而他一方面和讀者分享,一方面當聽到讀者有不同情況時,也會得到些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