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日本311地震的「親子外套」,
色澤透亮
,背後隱藏動人故事。 記者陳宛茜/攝影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背兒帶是傳遞親情的中國傳統工藝,
工商調查
,在現代卻遭遺忘。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情繫背兒帶:傳統與創新」展覽,
藤井有彩
,展出台灣閩、客、原住民與大陸西南地區的背兒帶文化,
代償
,從中解讀各地育兒習俗。背兒帶存在所有民族。在平坦的地區,
幹細胞
,居民多半會製作背兒架、背兒套,
黏膜潰瘍
,讓孩子舒服伸展身體;而居住在高低起伏區的父母,
宜蘭休閒農場
,為安全性,則編織出可緊緊將孩子綁縛在胸前或背後的背兒帶。客家或閩南族的背兒帶,多半由一條數百公分長的「揹巾」,和方形「幔被」組成。春夏時,單以揹巾將孩子繫於後背或覆蓋輕薄的幔被;到了秋冬,則在裡頭塞入棉絮保暖。濕冷的宜蘭,婦女喜歡用毛呢布做小孩的拼花幔被。在澎湖還有一種俗稱「紅綾盤甲」的紅布,據說用它來背小孩,會保佑小孩平安長大。展中還有一件來自日本的「親子外套」,外型類似中國的背兒帶,藏著一段動人的故事。日本311大地震當天下午4時,住在船越半島地區的藤原女士,看到鄰居的房子被沖走、一名年輕媽媽抱著2月大的小嬰兒倉皇逃出。她迅速從衣櫥中拿出出嫁時娘家所贈、珍藏了30年的「親子外套」,讓這對劫後餘生的母子禦寒。等於用3名母親的愛,緊緊包覆這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