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天王吳宗憲(左)在媒體面前教訓19歲兒子吳睿軒(藝名鹿希派),
南投景點介紹
,並替兒宣布離開演藝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日前批踢踢流傳一張IG截圖:「女友生病,
高雄夜市有哪些
,要是沒好起來,
台中夜生活
,我就做炸彈,
長效修護
,炸台北市政府,
室內裝潢推薦
,全民賠罪。」後來大家知道,
化學物質引起的皮膚潰瘍
,那是藝人吳宗憲的兒子吳睿軒。認真探討起來,
電動車電池
,除了涉嫌「公共恐嚇」罪,
黑糖餅
,他最該學習的其實是「社會學之眼」。白話文是:「你的煩惱不是你的煩惱,你的玩笑不是你的玩笑。」 分析一下,吳睿軒最初的說法是:「抱歉開了不該開的玩笑,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公眾人物,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這本來只是我和軍中同袍間的玩笑話、垃圾話,沒想到會被有心人士截圖。」《進擊的社會學家》兩位作者Korgen、White說:「所有個人議題都有跟公共問題連接的可能性。」看過公視戲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人,大概也能領悟,為什麼會有戲名叫做《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因為我們個人生活所做的決定,其實經常受到社會制度與結構影響,我們卻經常沒發現像劇中被考試制度與社會期望所綁架的小孩。反過來說,有時候是我們的行為加深了社會某種結構,達成比較負面的傳播效果,比如這起事件的「玩笑話」。為什麼傳播學殿堂中有一句話說:「媒體是人的延伸」?(麥克魯漢語)其實在吳睿軒事件裡,吳睿軒最大錯誤就在於他沒有認知到「自身即媒體」,而他發出的「訊息」將會受所有網路節點的轉載,比如一個個網友或社群網站。作為名人子嗣,擁有鎂光燈焦點,是他的吸金利器,但也同時是凶器。這就是媒體的性質,但不是媒體的錯誤。仍在美國就讀的吳睿軒,將人生洗牌,一切都來得及。除了道歉與作出相應懲罰外,他更需要的,是《社會學的想像力》一書所說:「它的體現就是懂得從一個視角轉到另一個視角,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對整個社會及其組成部分的充分認識。」吳睿軒要懂得排除個人主義的思考,才可以在社會的原野中「見樹又見林」,然後才更有機會在重返演藝圈或其他產業時「建樹又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