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豈能「軟的讓它痛,痛的對它軟」!

為解決「五缺」中缺工缺才問題,

臭氧機製造商

,行政院長賴清德向企業喊話,

清潔公司 桃園

,「起薪3萬以下都太低了」。 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行政院長賴清德試圖解決國內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等「五缺」問題,

員林新秘教學

,這五缺,

清潔公司高雄

,正凸顯台灣從來不缺的就是「資金」。行政院最近放寬一例一休的工時及加班限制,

太平區 瓦斯

,意在減輕中小企業的負擔;賴揆也向企業界喊話,

韓國燒酒推薦

,認為起薪三萬元太低,

花蓮市區民宿

,希望上市櫃公司拉高起薪。但如此一廂情願的喊話,企業並不買帳。先前蔡政府用柔軟身段以「股利分離課稅」為富人減稅,如今卻粗糙削減勞工休假權益,兩相對照,根本不成比例。事實上,在工商界所陳述的「五缺」之中,最為嚴重的,當屬台灣的人才短缺。過去廿年,台灣人才持續大量流失;政府的報告和定期統計的人才數據,皆顯示我國吸引人才的環境極端不利。基本上,水、電、土地等短缺,都是可以靠內部解決的問題;但是「人才」有腳,台灣必須要與國際競爭對手不斷爭搶。多年來,對岸所提的長江學者與千人計畫、星港諸多大學的高薪延攬、中國大陸各省對台灣研發法人的挖角,早就使台灣的人才環境處於競爭劣勢。簡言之,台灣面對的危機,不是內外「資金」的租稅不平等,而是內外「人才」的待遇不平等。蔡政府不處理內外人才環境不平的迫切問題,卻忙著消弭不急迫的內外資稅率差異,再加上先前先粗暴地大砍公教年金,拉大台灣與亞洲鄰國公立大學教研工作者終身待遇差距,弄得教研人才人心惶惶,然後再以四不像的「玉山計畫」胡亂填補。如此朝三暮四的紊亂政策,正是嚇走人才的主要原因。從稅制的角度看,若要挑出一個關鍵項目去縮減「內外差」,那應該是針對薪資所得,而非股利所得。原本綜合所得的計算,不論所得來源為何,是將十類不同來源的所得加總計稅。如果真要考量某類所得的內外環境不同而給予分離課稅,那麼,由於專業技術人員的所得都是薪水,而新創事業的開辦者短期間根本不可能有股利,為了吸引專業或創新人才,台灣最需要以分離課稅降稅的所得,其實就是薪資所得。名嘴與富豪之所以唬弄內外資股利的稅差,只是因為他們的所得絕大部分是股利所得。他們強調內外資稅差會造成內資的「假外流」,卻絕口不提內外稅後薪資差會造成人才的「真外流」。資金假流出隨時可以回流,但是人才真外移卻是「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形成台灣五缺之中最嚴重的問題。稅改方案與一例一休修法,都凸顯蔡政府一貫的處事邏輯。話要說得文青漂亮(所以這邊對勞工說「心軟」、那邊對資本家內外不同稅說「心痛」),方案要搓到有反彈實力的人不再反彈(所以資本家永遠獲勝、勞工永遠沈淪),而法案則要藉黨紀嚴厲貫徹。現在,既然減稅不需說理,台灣遂遍陳阿撒布魯的減稅主張。賴揆最近要求研究員工分紅配股的分離課稅,甚至分紅費用化也要檢討,科技部長要求個人投資也要租稅扣抵;凡此種種,漫天為手握大量股票者加碼要索,卻完全不理會勞工與受薪階級的相對剝奪,在在呈現了蔡英文「軟痛」失衡的天平。既然蔡政府執意要破壞綜合所得稅的精神,既然「分離課稅」已成民進黨的時尚名詞,那麼,我們不妨順水推舟地建議,要分離就分個痛快,何不讓薪資所得也分離課稅?亦即,受薪階級也可以像大富豪一樣,薪資課稅也可以二選一,或併入綜合所得課稅、或是分離課稅,後者單一稅率也是廿六%,和股利所得一樣。台灣不缺資金卻缺人才,不怕假外資卻怕真移民。受薪階級勞心勞力通勤上下班,賺錢遠比股利辛苦。他們通勤、請保母、誤餐、付子女學費的種種支出,才真的是社會對他們賺取工資的「重複課稅」。唯有讓薪資也能分離課稅,才能讓蔡英文心中之軟不再疼痛。,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



關鍵字廣告
粉絲團經營
關鍵字如何操作
行銷達人
專業社群行銷 台北
客製化網站
網路行銷達人
台中網頁設計
專業社群行銷 台中
關鍵字達人
客製化網頁
漸進式排名
網路行銷顧問
台中操作排名
網頁設計
台中網路公司
台中行銷達人
虛擬主機租賃
網路代銷
主機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