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農委會統計,
兒童電動桌
,去年台灣農產品出口到中國大陸為12.7億美元,
台北洗衣機清洗
,再創歷史新高,
分銷推廣系統
,成長率也達到23.2%。政府藉此宣示兩岸貿易往來持續熱絡,
成長椅
,台灣農產品早已直銷大陸,
Kubota Load Cell
,並未受到兩岸關係緊張的影響。農產品對大陸出口成長最主要的原因,
空污防制設備
,應該是台灣農產品長期所建立的良好聲譽,
商城訂單代管
,搭配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關稅優勢,
烤肉必備
,才能在中國大陸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ECFA生效已經近八年,
大里美睫課程
,相信很多人早已經忘記它的存在。但是持平而言,2010年簽署ECFA所實施的早期收穫計畫中,中國大陸提供台灣539項產品免關稅(其中18項為農產品),台灣亦提供267項中國大陸產品免關稅,對於兩岸貿易的確有促進的作用。以農產品為例,可以發現18項早收產品對中國大陸出口呈現快速成長。若以2018年與ECFA生效第一年2010年相比,農產品對中國大陸(含香港)的出口成長了1.61倍,其中早收農產品成長1.99倍,非早收農產品則成長1.37倍。而且這18項農產品中國大陸關稅也不低,2018年平均關稅約為11.4%,所以台灣早收農產品藉由零關稅之利,擴大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優勢;至於工業產品也呈現早收類出口成長高於非早收類的相同趨勢。由農產品的例子,反映出兩岸經貿建立制度化安排的重要性。藉由ECFA的自由化時程,兩岸得以推展貿易,同享貿易成長的果實。事實上,蔡政府過去在野時對ECFA指責不遺餘力,質疑ECFA是傾中賣台;並指出ECFA將使台灣經濟進一步向中國大陸傾斜。但ECFA生效後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比重並未上升,一直在40%左右,台灣對中國大陸及其他地區出口仍維持同步成長。去年九合一選舉「農產品價格穩定」成為競選熱點,選舉後政府也呼籲加強兩岸貿易往來與經濟交流;地方首長也不分黨派,希望貨可以出得去,特別是積極拓展農產品海外市場,其中中國大陸是最主要的目標。我們當然樂見中央地方一起努力,為台灣農產品尋找出路,但是台灣農產品出口首先必須面對關稅的挑戰,因為世界各國普遍保護農業,農產品普遍高關稅,若沒有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加持,對台灣非常不利。例如台灣香蕉外銷日本即需負擔20%~25%季節性關稅,必須與受日菲FTA之惠,可以零關稅進入日本的菲律賓香蕉競爭,自然倍感吃力。過去ECFA被抹黑抹紅,但卻是目前對台灣最有經濟效益的FTA。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成長,確實是搭上ECFA降稅的順風車,不禁使人感慨若是ECFA 可以繼續廣化及深化,貨品貿易協議不因兩岸關係緊張而中斷談判,可以爭取到更多的產品降稅,對於台灣豈不是更有利。以農產品為例,台灣目前出口到中國大陸主要產品例如活魚及冷凍魚、茶葉等,均已在早收零關稅的範圍,但鳳梨(關稅12%)及釋迦(關稅20%)等主要出口水果並不在早收清單中。台灣必須有更多的FTA聯結,才能進一步強化產品競爭力;但這取決於兩岸關係的穩定,台灣不但可以藉由ECFA降低兩岸貿易障礙,也可以開疆闢土,與其他國家建構FTA。如果兩岸仍然是以對抗為主軸,會使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舉步維艱,台灣出口面臨挑戰也會愈大。政府不應停留在兩岸共創互利雙贏的雲端口號,卻又提不出具體的方案;也不該完全漠視以往所建立的經貿機制,卻以割稻尾的方式坐收過去經貿開放的成果。而且如果農產品通路依舊暢旺,對大陸出口也未衰退,為何國內農產品價格持續低迷,農民怨聲載道,顯示國內農業在規劃、生產、銷售等環節發生問題,政府更應記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