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想得到,
彰化凝膠課程
,600多年前的月餅竟是社群媒體始祖。圖/報系資料照 分享 facebook 「一年容易又中秋!」許多月餅名店出現排隊人潮,
千斤頂
,甚至得出動警察交管,
業務幫幫忙
,而排隊眾人多有個相同動作,
沙棘油保養品
,就是低頭翻看手機的臉書、LINE、IG等社群媒體,
太平大樓玻璃清潔
,但其實早在600多年前的元朝末年,
控制體重
,「月餅」就曾是漢人族群中當紅的社群媒體,
抗老保養品
,因為裡面曾藏了號召漢人抗元的訊息,
電商營運費用
,「8月15殺韃子─齊了心」的歇後語由此而來。據學者考證,月餅約自宋朝起盛行,北宋時期的中秋出現了像月亮的食品,名為「圓餅」,內有糖餡,北宋蘇東坡曾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但直到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才有「月餅」之詞,不過對吃月餅的描述,在明代田汝成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以圓月、圓餅形喻「團圓」,成了人們透過節慶象徵,表達對「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渴望。不過做為節慶食品的「月餅」,卻曾在600多年的元朝末年,成為漢人間重要的「社群媒體」。元朝統治中原後,為維護統治地位,將人民分為4等,被列為末2等的漢人和南人受到百般欺凌,隱忍多時後,元末出現各種反抗活動。據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當時藉機和各路反抗勢力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獻策,四處散播流言,指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並暗中命令屬下把「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中。人們買了月餅回家發覺藏有「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反抗軍中,到了中秋那天,果然各路反抗軍一齊響應,如星火燎原,很快,徐達攻入元大都,明太祖朱元璋月餅起義故事流傳至今。這個傳言無論真假,都指出了「社群媒體」對社會的重大影響力,「月餅」成為訊息平台,如同600多年前的臉書社團或LINE群組,讓認識且認同月餅「象徵力量」的特定族群(漢人),主動或被動買、送月餅(加入臉書特定社團或組建line群組),再透過「C2C」(消費者呷好鬥相報給抗元同好)、「C2B」(個人消費者回饋給抗元團體)等,進而形成集體有效的「O2O」(從線上到線下,從月餅到軍事反抗)社會運動。「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月餅能做為600多年前的社群媒體,有特定的時空背景,其中最重要的是當時被統治漢人「不滿統治者」的共識,否則接到這種「大逆不道」訊息後,豈不告諸統治者防範?更遑論要進一步分享、擴散,甚至訴諸革命行動。回顧今日,社群媒體眾聲紛雜,完全不若「昔之月餅」單一口味般的任務單純,咬一口則能思之起義,「今之月餅」必須承載更多「平台」角色。綠豆椪、蛋黃酥,甚至港式、蘇式及各種創新口味,如同各個臉書社團或LINE群組,各自號召自己的同溫層愛好者,「千江有水千江月」,已難如過往般訴諸單一情感,但「萬里無雲萬里晴」,彼此相識相惜又何妨。「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回到蘇東坡的詩句,讓我們珍惜「月圓人團圓」的美好,並推己及人,盼明年此時,共看明月,共享美好的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