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乃國力之本,
專利布局
,台灣必須積極引才、留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三國演義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間通俗小說,
各行各業求職面試成功實例
,也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據歷史事實「三國志」改編,
電動機車門市
,虛實結合的小說,
熊貓說明會
,其人物及故事影響後世甚遠。有一說皇太極就是效法三國演義,
台中網頁製作
,擊敗明朝和李自成等農民軍,
寶可夢官方活動
,進而成功入關。也有傳言日本戰國時代德川家康就效法諸葛亮的空城計,
Foodpanda招募
,讓武田信玄中計。不管這些說法的真偽,
台中 品牌行銷
,在廿一世紀的現代社會,確實有許多公司以三國演義的範例來做為商業政策的借鏡。可以說三國演義在華人心目中已占據了真實歷史的地位。我一向喜愛歷史,陳壽的三國志及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都是我私心所愛的讀物。最近我又重溫三國演義,特別對於蜀漢的興衰極為感慨。在英雄輩出的三國時期,劉備就個人才能而言,並不出眾,對比曹操及孫權,他的資源也不豐富;然而最後卻能以鼎立之姿與曹孫兩人齊肩,靠的就是人才。包括簡雍、孫乾、麋竺、諸葛亮、馬良、龐統等等,個個都有治國的長才。尤其當時俗語有云:「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劉備一舉得二,無怪乎他躊躇滿志。文臣之外,其麾下武將也赫赫有名,如五虎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以及魏延等均是一時之選。人才濟濟是他成就一方霸業的關鍵因素之一。 劉備善於發掘人才,也積極的留才用才。為了求才,他可以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造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美談,為了展現愛才,他可以在長坂坡之役後怒摔其子,致使趙雲等眾部將忠心跟隨。他知人善任,又用人不疑,使文才武將各得其位,一展長才。同時他網羅人才也不為地域籍貫年紀所限,例如馬超雖來自西涼,在投入蜀漢陣營後依舊被委以重任;例如黃忠,年紀雖大,仍被敬之以將才。這麼一個集合天下各地菁英的團隊,正是劉備可以與曹操、孫權分庭抗禮的最大資產。然而在劉備在白帝城含恨而亡,諸葛亮接手的後蜀時代,人才斷層成了蜀漢的最大問題。其實在西川劉璋降後,他的陣營還有很多文武百官,如李嚴、法正、譙周等,都為劉備所用,但是在諸葛亮主政之後,他所相信重用的還是原先荊州的人才。隨著時間過去,原先的將臣死的死,老的老,人才的凋零無可避免,又他又沒有積極在當地育才,培養新血來承繼前人的努力。雖然在六出祁山的後期,招降了姜維,但已無力可回天。這才有了後來「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故事。從這個角度看來,蜀漢的歷史,可謂「成也諸葛,敗也諸葛」。如果當時諸葛亮能和劉備一樣,廣招天下能人,發掘在地人才,或許三國的故事會有不一樣的結局。人才乃國力之本,不管是劉備在土地人口處於弱勢的情況下,可以成就三國鼎立局面,或是台灣早年資源不豐,卻能創造傲人經濟成果,兩者靠的都是優秀的人才。然而根據英國牛津經濟學院「二○二一全球人才報告」指出,二○二一年台灣將面臨全球最大的「人才缺口」。二年之距,危機已迫在眉睫。讀著三國演義,我希望我們的政府能夠以更積極的態度,更務實的政策,在「育才、引才、聚才、留才、用才」等「五才」上同步努力。在加緊國內高等菁英教育「育才」的同時,捐棄意識形態,展現開放雅量,盡速向國際「引才、聚才」,同時鬆綁法令,唯才是用,落實「用才、留才」,讓國內外的人才願意留在這裏實踐他們的理想。這樣才能力挽狂瀾,讓台灣能有與世界競爭的能力及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