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度「連習會」日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登場,
求職面試
,連戰提出四點意見,
四物
,分別為兩岸「求一中原則之同,
如何申請商標
,存一中涵義之異」;雙方「為人民謀幸福,
辦活動 公司
,為萬世開太平」;共策「交流合作互利,
熊貓外送員應徵
,增進兩岸融合」;協力「促進民權民生,
求職面試
,振興中華民族」。 (中新社資料照) 分享 facebook 習近平見連戰時,
網站架設
,心裡會不會在想:台灣何時會出現一個反台獨大平台的政治新共主?這個新共主會用什麼論述來號召反台獨?習近平會連戰,
台北醫美推薦
,一方面是在召喚「兩岸和平發展五願景」那段浪漫的回憶,
台中 品牌設計
,但另一方面卻也顯示北京此時幾已找不到其他的像連戰這樣的對話對象。 連習會映襯出來的背景是:台灣曾經存在的反獨大平台,無論是在領導人及政策論述上皆呈現出嚴重沒落的敗象。習近平會連戰,反襯出其實是漸已無人可會了。最近不到半年的世局變化,自中共十九大修憲至中美貿易戰爆發,從中長期看,中國不無可能成為國際的共同標靶,國際間阻擋或延滯中國崛起的意識正在攀升。國際對中國的看法變了,所以國際對台灣的看法也會改變。在這個大變化的大趨勢下,武統已更無可能,兩岸問題的解決亦沒有人能定時間表。所以,如果仍有「一個中國」的思維,恐怕只能在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下,透過民主程序來促進「和平發展」,或促成「和平統一」,亦即「心靈契合的統一」。「和平統一」必定繞不過「民主統一」。要民主統一,就要先使反獨的民意在選舉制度中能夠維持優勢。要贏得選舉,就要維持一個能領導反獨且贏得選舉的政黨,進而要維持一個反獨又能贏得選舉的政治大平台,且要有一個能領導這個反獨政黨及反獨大平台的政治共主。這個反獨的政黨,反獨的大平台,及反獨的政治共主,皆必須在民主體制中能夠立足。因此,習近平或許想透過連戰表達些什麼,但不能只看連戰的回應,而要看台灣的民主體制對北京的表達作何回應。同理,連戰對習近平作了回應,但若要發生超過「個人意見」的政治效應,也要通過台灣民主體制的考驗。在想像中,國民黨未來仍應在台灣社會中承當起支撐中華民國及反台獨的兩岸大平台。然而,國民黨如今幾已成為「四沒黨」。一、沒論述。二、沒領袖。三、沒錢。四、沒少內鬥。這四者中,最主要的是,國民黨沒有可據以成為政治共主的兩岸論述。由於沒有「共主論述」,因此國民黨不能出現領導兩岸戰略的政治共主,內鬥也愈難平抑。於是,四「沒」黨,就會愈來愈「沒」。國民黨在兩岸戰略上的最大資產就是「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憲法」。轉化成政治論述就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在馬英九執政八年中,「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兩岸創造了豐富的正向發展,到馬習會而至顛峰。後來的變化,絕非此一路線的錯誤,而只能說是因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實踐尚不充分且未落實。否定中華民國,台灣與「中國」即失去聯結。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北京接納了「一中各表」(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作為兩岸關係的運作論述,中華民國在兩岸的聯結作用即可發生,台獨必將受到抑制。「一中各表」就是前述的「共主論述」。沒有此類論述,國民黨的領袖不可能成為領導兩岸戰略的政治共主,其直接影響,就是台灣社會不可能維持一個反獨的兩岸競合大平台。但是,北京似乎對這個反獨的大平台無所顧惜。二○一六年巨變後,北京反而認為問題錯在容忍了「一中各表」。遂想扶植藍營其他政治代理人甚至培養政治買辦,來分化及壓迫國民黨,欲使國民黨從「一中各表」退縮回去(即使只是口頭說說,好像也不可以)。這就會使國民黨的領袖失去了成為兩岸戰略共主的條件,且使國民黨愈趨分裂,也就是愈來愈部落化,及碎片化。比如說,洪秀柱又另立兩岸論壇。這些藍色小部落的小酋長們自相殘殺,國民黨的兩岸戰略共主地位就沒有了。沒有共主,只有一個一個的小酋長,台灣的反獨大平台也就不復存在。國民黨如果連「一中各表」都不敢說(不能說),在台灣人眼中,它如何能保得住中華民國,更如何能帶領台灣人在心靈契合下、有尊嚴地處理兩岸的「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說到此處,可將二○○五年的連胡會,與此次連習會略作比對。十三年前,連胡雙方對兩岸問題的政策思考有較大的交集。例如,連戰在二○○五當年曾說,「一九九二年辜汪會談建立了一中各表的良好契機」;而胡錦濤在二○○八年三月馬英九首次當選總統後,與美國小布希總統熱線電話時也提及九二共識,並稱「九二共識就是指雙方都認知只有一個中國,但同意其有不同的定義」。其實,這就是一中各表。相對而言,此次連習會中,連戰的說法是:「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兩岸完全可以先透過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來……循序漸進處理歷史所遺留的政治分歧」。「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已經變成「九二共識/求同存異」。在此先不說二者的內涵及外延有何不同,但至少是在字面上不一樣了,且直覺上語意是緊縮了一些。這樣的差別將發生如何的政治效應,不會由習近平及連戰二人決定,而要看它在兩岸的「心靈契合」上,及在台灣的民主體制中,將發生怎樣的效應。我認為,連戰的措辭轉換可能是受到了約束。因為,在中共高唱回歸馬克斯主義之際,連戰此次公開大談深談孫中山及三民主義,仍可見其襟抱。不過,畢竟連戰說出「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及「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與習近平的「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相對照);這些,都給「一中各表」留了幾分餘地。若是「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則不論「求同存異」或「一中各表」,其實說的皆是「繞不開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在「一中各表」或「求同存異」下,如果台灣人民對中華民國在兩岸的價值與角色能有認同感、安全感、參與感、責任感、榮譽感、心靈契合感,及生命共同體感,即有可能在「憲法一中」之下,與大陸推進「和平發展」及「和平統一」的競合關係。耐人玩味的是,陳明通在華府演說,提及「尊重一九九二年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這個「九二(共同)認知/求同存異」與連戰的「九二共識/求同存異」,能否視為將可相向而行。連胡會是一中各表,連習會是求同存異。字面不同,底蘊無異。那就是:北京若不給中華民國一個空間,台灣的反獨大平台即不能維持。因為,台灣最大的反獨大平台,就是:中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