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GDP藏黑洞?後海嘯時代的經濟謎題

美國聯準會(Fed)在不到兩個月內二度降息,

美國夏令營

,川普總統仍批評Fed沒有膽識、缺乏膽量,

高雄遊輪體驗

,說明了美國當前經濟形勢令人擔憂。鑒於多數指標都朝向不利的趨勢發展,

債務調解輔導

,市場及政策界已出現不少聲音,

商城顧問

,期待當局恢復量化寬鬆(QE)政策。十年前爆發世紀金融海嘯之際,

高雄船上用餐行程

,形勢相當危急,

泡殼包裝

,甫接任聯準會主席的柏南克,

宜蘭線上刷卡換現金

,本身即為深入研究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理論專家,

抓漏工程

,深知箇中問題之嚴重,在採取了一連串救市政策、初步穩住危急形勢之後,柏南克決定參考日本央行在2001年採取的新型貨幣政策,即所謂的「量化寬鬆(QE)」。 QE是由央行(聯準會)透過公開市場買入證券與債券,增加銀行在央行開設結算戶頭內的資金,為銀行體系注入新的流動性;這是一種當政策利率已降至零或接近於零、傳統貨幣政策再已無技可施情況下的權宜手段。美國第一輪QE從2009年3月起實施,為期約一年至2010年3月叫停;第二輪從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第三輪從2012年9月開始,直到2014年1月告一段落,並決定開始「退場」,即聯準會逐月開始縮減QE規模。QE的目的是在利率已低到不易再降的情況下,通過特殊手段,直接對市場注入流動性,希望能刺激消費與投資,並穩住物價,避免物價因內需動力不足而下跌、甚至出現通貨緊縮的恐怖情勢。因此,Fed在採取QE政策之初即設定具體目標,當通膨率高於2.5%及失業率低於6.5%時將逐步退出QE。當金融海嘯從美國向全球各處擴散之後,日本與歐洲先後加入QE行列,中國大陸也採取了相當寬鬆的貨幣政策。於是,全球四大經濟體同時大量印鈔,總共釋放了合計多達12兆美元的流動性。但十年下來,讓所有經濟學家感到不解的現象發生了,各國物價始終在低水平保持穩定,並未出現惡性通貨膨脹,甚至連較為明顯的物價上漲亦未看到,完全顛覆了傳統的經濟理論,帶來了前所未見及難解的世紀困惑。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未久,英國女皇視察倫敦政經學院時,請教一群全球頂尖經濟學家:「為什麼全球沒有任何經濟學家預見到這一次危機的發生?」當場所有專家啞口無言。如果英女皇再一次視察倫敦政經學院,並再一次請教在場的全球頂尖經濟學家,這回要問的問題可能會是:「為什麼全球如此天量的貨幣發行,卻未出現惡性、甚至只是一般的通貨膨脹?」到目前為止,對於這個總體經濟學的世紀困惑,不外兩種不離傳統思維的推測或解釋。第一種看法是「時機未到」,即天量的流動性仍在蓄積能量,不表示不會爆發,只是不知何時爆發,一旦爆發則後果難以想像。第二種看法是,大量流動性之所以未導致物價上漲,是因為錢多流入了股市與房市等資產市場,造成資產市場的泡沫,但只要是泡沫終有破滅的一天。這兩種推論是否正確,只能等待時間來證明。有趣的是,最近又出現了一種新的論點。傳奇基金經理人Stanley Druckenmiller接受CNBC專訪,談到目前低通脹形勢,他認為:「目前是人類有史以來生產力最大的爆發期,傳統經濟理論已完全無法反映世界總體經濟情況。」如此的邏輯,應該與全球方興未艾的網路經濟與數位經濟有關。根據MIT的調查,美國人平均每人每一年願意支付18美元來使用谷歌搜尋引擎服務,3億多美國人合計願意支付的金額達54億多美元。但谷歌服務是免費而不計入國內生產毛額(GDP)之內的,換言之,這相當於GDP存在著「黑洞」,即大量貨幣增加的同時,伴隨同樣大量GDP的增加,因此物價未必明顯上漲。這從微觀經濟的角度也可以理解,網路經濟提高的生產力,折射的是生產成本的降低與終端消費品物價的下降。看來,當代總體經濟學是需要大幅地修正與補充了。,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



排名優化
專營FB粉絲團
網路行銷
客戶管理系統建置
主機代管
網站租用
社群行銷達人
網路行銷達人
漸進式排名
行銷達人
網站排名如何操作
客製化網站
專業社群行銷 台北
關鍵字達人
關鍵字如何操作
專業社群行銷
網頁設計
專業網頁設計
網域申請
網路行銷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