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acebook 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後,
漸進式排名
,銀行「大到不能倒」的問題受到關注,
專營FB粉絲團
,具備此特性的銀行規模巨大、業務多元複雜,
社群行銷達人
,任何一家發生倒閉,
行銷達人
,都將牽涉到數以千萬的存款戶,
網路行銷
,並波及其他金融機構,
虛擬主機租賃
,傳染成系統性風險,一旦未及時處理,將使國家金融體系崩潰。因此,在海嘯之後,各國主管機關決定在正常營運期間,對這些銀行要求較高的資本與較嚴謹的壓力測試。 分享 facebook 六月底金管會參考國際作法,首度公布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名單:中信、兆豐、合庫、國泰世華及台北富邦銀行,並採取額外監理措施,包括額外提列緩衝資本二%,且列入法定資本要求。另金管會希望銀行自主增提內部管理資本二%,兩項都給四年緩衝。再者,壓力測試之不利情境,由一年加壓至兩年。若以上述五家銀行今年第一季資本來看,連同法定緩衝資本、內部管理資本都達標(稱為高資本標準),可能只有一到二家。 在設定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之後,將產生那些影響?首先,這五家皆屬金控旗下子銀行,若要合乎高資本標準,連帶著金控的資本要求也會跟著拉高,而有增資壓力。其次,當金控增資轉而投入銀行,在資本未達有效運用前,將降低金控的淨值報酬率。再者,一旦要達到高資本標準,泛公股金控須增資,而主要股東財政部又無資金參與,致使這些金控只能增加保留盈餘,降低股利發放。為何國際上有系統性重要銀行?此制度的理論為何?許多金融先進國家實施存款限額保障,當有銀行倒閉,存款在限額保障以上的部分,存款戶可能會拿不回本金與利息;而其他債權人、股東也需付出血本無歸的代價,藉以降低銀行經營的道德風險。但對於大到不能倒的銀行,政府將被迫營救;因此事前要求這些系統性重要銀行,更高的資本與更嚴的風險管理,將可降低整體金融風險。台灣銀行業的發展,從寡占結構到開放競爭,但卻遇到經濟成長下降與人謀不臧,致使二千年開始,財務體質不佳,甚至面臨倒閉的問題銀行不在少數。在政府設立金融重建基金,接管問題銀行,並花費約三千億元才止住。甚至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政府對所有銀行的存款,採取全額保障。綜此,政府並沒有真正實施存款限額保障,而是對存款戶、甚至所有銀行債權人實施剛性支付,亦即台灣的存款戶並沒有因銀行倒閉而沒有拿回他們的本金與利息。因此,根據過去運作,某種程度可以說台灣每一家銀行都是大到不能倒!以現在政治生態,只要國家沒有財政危機,未來政府仍然會執行存款剛性支付。從學理上,上述狀況非有益於金融治理,但可能已是不得不的現象。因此台灣實施系統性重要銀行制度,不能說不具一些必要性,但卻不如金融先進國家來得重要。那麼主管機關該注意什麼?這些年來,台灣銀行業逾期放款低,主要是放款利率很低所致,但也觀察到放款有殺價競爭的現象。其實,主管機關是可以對銀行要求較高的資本,不一定只針對大型銀行,而且主管機關應重視銀行的呆帳提列與風險計提,以及強調財報的審計品質,並藉由金融檢查督導之。進而,若有銀行資本不足,適時要求增資;若洞察有資本嚴重不足之刻,迅速完成接管,避免政府要付出代價。(作者為交通大學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