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2020總統大選誰將出征及時程辦法遲未定調。圖為日前新春團拜,
台中關鍵字優化
,包括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中)、前主席馬英九(右三)、朱立倫(右二)、吳伯雄(左三)、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左一)等都出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自解嚴開放以來,
大雅人力派遣公司
,台灣人便把「民意至上」奉為圭臬,
高雄港團體餐廳
,順從民意被視為是民主的躍進。故而,
低熱量飲料
,政黨為了標榜對民主的堅持,
高雄船上用餐體驗
,連候選人的提名也主張依據民調結果,
南桃園大大寬頻
,甚至提出所謂「全民調」見解。但政黨不是一群人因理念認同所形成的團體嗎?如果一切都以民意為定奪,
湯鍋推薦
,政黨又如何堅持自己的理念?很多台灣人羨慕美國初選制度,
熱潮紅保健食品
,認為讓一般選民(無論是否認同黨的理念)有機會參與提名程序,正是民意政治的體現。但光憑常識分析,便不難發現這種看法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以最近幾任美國總統為例,無論是柯林頓、小布希、歐巴馬或川普,在初選程序啟動前,他們的全國性民意支持度甚至連五趴都不到,但這些人後來都當選了總統。正確的說:是初選程序讓選民認識了這些人的政治主張,並轉而支持他們成為黨的候選人,而非因為他們一開始便享有高民意支持度而獲得黨的提名。換言之,如果沒有那將近半年的初選程序讓候選人得以「導引」民意,依台灣現在倡議的「全民調」、「韓國瑜門檻」、甚至「七三比」的決定方式,上述當選人恐怕連白宮的門牆都摸不到邊。美國長達半年初選程序,財力物力上的損耗相當可觀。但過程中展現的兩大功能,讓多數美國人覺得這些錢花得值得。一是這個程序允許參選人受到各種不同民意的檢驗;另一則是各州不同的初選制度,嚴厲考驗著候選人的組織與募款能力。美國疆域廣大,初選從自由派傾向的東北部起跑,歷經保守的南方與中西部各州,參選人若只想迎合民意,恐怕只會左支右絀難以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而各州又因初選制度的不同,如開放式初選、封閉式初選、全面性初選與黨幹會議等均須有不同的競選策略,參選人若無堅強的組織為後盾,根本無法走完整個程序。總而言之,初選的價值不在民意表達,而是在候選人能否引導民意,並透過卓越的組織與募款能力,爭取選民對其治國長才的信賴。如果沒有這樣的認知,一味認為初選就是讓民意決定政黨的提名,甚至以全民調更能反映民意而沾沾自喜,恐怕最終便只產生媚俗的候選人,對國家的發展不見得有利。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初選乃由政府主辦,選票上所列舉的政黨都必須在同一天舉行初選,並受到選罷法相關規範的約束。由於選民只能參與指定政黨的初選投票,如投了民主黨便不能再領共和黨的初選票,這便大大降低了民主黨支持者影響共和黨提名的可能性。國民黨目前討論中的提名制度則不然,無論是全民調或民調占七成,均無法防堵其他政黨的支持者進入攪局。這樣的民意提名,除了使參選人不敢堅持黨的理念,對民主鞏固根本沒有絲毫幫助。新黨在一九九四年首次提名候選人參選,當時採行封閉式的甄選提名程序,但推出的人選皆為一時俊彥,新黨的聲勢也因此被推向高峰。一九九八年,僅有一成社會認同度的新黨高唱接受民意檢驗,採行開放式初選,結果過程烏煙瘴氣,造成該黨自此一蹶不振。殷鑑不遠,政黨主事者應該明瞭,民眾在乎的是人才能否出頭,而非民意是否參與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