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部落的台灣紅藜身價暴跌,
排名優化
,向外界發出求救訊號。 圖/王瑞瑤提供 分享 facebook 「部落正進入紅藜採收期,
網路代銷公司
,臉上卻看不到笑容,
專業網頁設計
,眼看承租農地繳交租金期限已到,
關鍵字達人
,卻銷售不出去,
台中關鍵字優化
,擔任霧台鄉第二產銷班班長的我,倍感壓力….」就在這幾天,不只一位朋友轉貼屏東柯大雄的臉書給我,希望我幫幫忙。4000公斤待售的紅藜,去殼真空包裝每斤賣400元,身價暴跌了三分之一! 藜麥在數千年前是南美印加土著的主食,80年代起因為完整的營養而成為美國太空人長途飛行的糧食,也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超級食物,台灣則發現了原生種紅藜,並於2008年命名為台灣藜。根據研究顯示,台灣紅藜的蛋白質含量接近牛肉,膳食纖維是地瓜的近7倍,所以最近幾年全台灣瘋種紅藜,從山地到平地都出現大面積種植,不管是帶殼或去殼都能混在菜飯餅麵糖茶湯等食物裡,哪怕只有一小撮,便能與養生發生連結。2015年走訪台東蓋亞那工作坊,因為採訪小米而意外認識了紅藜。發揚布農族文化的工作坊主人胡天國,與他老婆一搭一唱,詳細介紹土地裡的小米如何變成餐桌上的米飯,過程比熟悉的稻米難多了。女主人光著腳丫子踩踏脫粒,男主人用力搗杵脫殻,還利用了風吹走輕飄飄的米糠,小米經過日曬、腳踩、手搗、風揚等程序,才能清洗入鐤加水燃柴,烹煮時不斷以木杓刮拌拉出黏性,還要結成鍋巴五次才是布農族人的小米飯。除了綁成一束束的小米掛滿屋子,我也看到櫃台上、屋簷上和門口的馬路上全晾著豔色招搖的紅藜,同時對一斤600元的身價產生好奇。胡天國告訴我,原住民撒種種小米會混入少許紅藜,釀酒時可幫助發酵,或是與小米煮熟與鹹豬肉包在一起,做成易於攜帶的獵人飯包,無論如何過去的紅藜都是配角,幾乎沒有人要。當我進一步詢問紅藜的滋味,他老婆笑著說:「如果你喜歡肥皂的味道倒是可以多加一點。」也因為她的回答,讓我注意紅藜的GI值雖然比米飯要低許多,但是對肝腎功能欠佳者並不適合,尤其是帶殼紅藜含有皂素。「98年莫拉克88風災,肆虐了整個南台灣,佳暮部落受創嚴重,迫使部落族人搬遷永久屋,很多人覺得,有了房子災後重建就告一個段落了,其實不然,重建生活、重建產業、重建文化,一切才剛剛開始呢!」柯大雄發現,從農可以同時解決受創心靈的撫慰與部落文化的延續,但是務農並非難事,難的是「收成後盤商收購後一直到末端消費者期間的生態環境實在無法理解。」我也無法解,只能引原文求外援,但自己幾周前才呼籲多吃洋蔥,幾個月前則多吃香蕉,去年還有高麗菜等等等,如果農產品每次面臨崩盤,都只能靠消費者吃回來,就請大家快去買佳暮部落的紅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