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國防部日前首次公布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
班服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
飲料創業
,台日中三方爭議的釣魚台海域被劃入識別區範圍內。此舉,
逐字 聽打
,已引起日本的強烈抗議和美國的批評;僵持多時的中日緊張關係,
超高壓油壓泵浦
,勢必再次升溫。
自去年四月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引發的釣魚台購島爭端以來,
庭園
,中日關係的惡化,
遠紅外線
,可分為經濟戰、政治戰與外交戰等三個階段的演變。
首先,
電鍍
,從去年四月購島爭議到去年九月前首相野田的「國有化」措施,
水性切削油
,屬於「經濟戰」階段;中國大陸點燃國內民族主義的反日情緒,
波麗製作
,一波波反日貨、反日商活動,讓日本企業蒙受重大的經濟損失,這是意圖「以經圍政」,希望利用日商向日本政府施壓,以期改變釣島國有化政策。
其次,是從國有化措施到今年二月中共雷達鎖定日機事件,是「政治戰」階段;中共海監船開始定期進入釣魚台海域巡視,同時東海艦隊也進入與那國島及石垣島中間水域。中共軍艦以火控雷達鎖定日本艦機,讓中日關係緊張達到最高峰,其後,兩國關係即陷入僵局。
第三,從雷達鎖定事件至今,是「外交戰」階段;首相安倍重拾麻生時期所推動的「自由與繁榮之弧」政策,積極以經濟援助的方式拉攏東協國家,利用外交包圍戰對大陸形成包圍網。其間,日本更向菲律賓出售二十艘海巡艇,意圖以武器輸出來強化日本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
觀察歷史的縱深,我們認為,中共這次突然發布東海防空識別區範圍,目的是想要利用「法制化」的措施,以形成與日本在釣島主權議題上對等的對抗地位。
事實上,在釣魚台主權爭議中,中日兩國一直處於不對等的關係。日本對釣島不但具有實質控制的事實,也存在國有化的法制優勢;而自從去年九月野田宣布釣島國有化後,中國大陸一方面出動海巡艦常態化巡視,目的就是要打破日本「單獨控制釣魚台」的事實;另一方面以無人機進入釣島領空,是要迫使日本承認釣魚台存在主權爭議。
然而,這兩項措施並不具有「永久性」,且因作法相當彈性,似隨時可以單方面中止;由此可見,中國大陸對釣魚台的立場似乎存在一定的迴旋空間。其目的,是要解決爭議,而不在於收回釣魚台主權。亦即,只要日本承認釣魚台主權存在爭議,並收回國有化措施,雙方的主權爭議便可順勢落幕。
問題是,情勢的發展,顯示中共的這兩項主張遲遲未被日本接受,日方只是一味「以拖待變」。在這種情況下,中共只好祭出發布防空識別區的法制化手段,以與日本在釣魚台問題上取得平起平坐的法制地位。在主權爭議包上「法制化」的糖衣後,也讓爭議解決的迴旋空間頓時壓縮,這將使日後的釣魚台爭議更加難解。
就事實的演變看,我們認為,中國大陸將釣魚台納入東海防空識別區的作為,是想要先發制人,在美日今年底針對保衛釣魚台進行調整防衛新指針前,以法制化措施達到軍事威嚇的效果。
釣魚台主權爭議表面上是中日兩國之爭,但在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詮釋下,以及日本的精心操弄下,卻演變成中國大陸與美日同盟的對抗,這讓北京在處理釣魚台問題上格外小心翼翼。這也是中國大陸一直將釣島爭議被動地界定在國有化議題上,同時一再以無人機進入釣島空域來測試美國介入底線的主要原因。
安倍上台後,日本一方面向北京派遣特使,希望進行政治對話以緩和雙邊關係;在另一方面,安倍又積極強化對釣魚台海域的防備,同時又積極鼓吹以釣魚台為防衛主體,來修改美日防衛指針。這種兩面手法,讓中國大陸覺得必須要採取更大動作出擊,以掌握釣魚台主權爭議的主動權。
簡言之,中共公布東海防空識別區,是中國大陸掌握釣魚台主控權的第一步,也是其釣魚台法制化的開端,也將是中日關係的一個新拐點。過去原本的台日中釣魚台主權爭議,在東海被中國「內海化」後,將會逐漸發酵為美日中台的東海軍事爭議。身為東海周邊及釣魚台爭議當事國的台灣,對此當然必須及早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