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一日大陸兒童節,
收納盒
,大陸最高法院有史以來第一次向中小學生贈送兩部法律的單行本,
整理盒
,一本是「憲法」,
導軌油
,一本是「未成年人保護法」。
這場送憲法活動由最高法院院長周強親自審定並親自參加。然而,
寵物推車
,受外界關注的不是活動本身,
影印輸出
,而是最高法院因何這時向學生送憲法?因為中共新領導層就位以來,
中醫減重
,最大的一場政爭,
原木桌
,正圍繞憲政展開。有人猜測,
豐原植睫教學
,送憲法的行動寓有深意,周強在暗示「選邊站」。
挑起這場憲政之爭的,是號稱「馬克思主義法理學」專家的楊曉青,她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理教研室副主任。楊曉青的一篇文章,題為「憲政與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較研究」,其內容直指,憲政關鍵元素屬於資本主義而非社會主義。
憲政屬於資本主義?
這位女教授相信,作為西方現代政治基本的制度架構,憲政的關鍵性制度元素和理念只屬於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專政,憲政作為完整的制度架構並沒有普適性,其關鍵性制度元素和理念並不適合社會主義國家。
楊曉青的長文,發表在五月二十一日的「紅旗文稿」上,「紅旗文稿」是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的子刊,是毫不掩飾的極左派刊物。但這份讀者群狹窄的刊物、單調的文章,卻引發軒然大波,因為憲政不是一個普通的詞,在北京的法律界、政治圈,這兩個字代表著一種希望。
沒憲政 憲法變空文
對於楊曉青最高的反擊,來自八十四歲高齡的大陸憲法學權威許崇德。他在以知識分子為讀者群的光明日報上,發表題為「憲政是法治國家的應有之義」一文,駁斥「紅旗文稿」等黨刊官媒對憲政理念的攻擊,強調憲政是法治國家應有之義,憲政和憲法是一個事物的兩面,沒有憲法談不上憲政,沒有憲政,憲法也只是一紙空文。
接著,楊曉青任教的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重發「略論社會主義憲政的正當性」文章;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所長李林也重發「高舉社會主義憲政旗幟、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一文,從不同方面,維護憲政的正當性、權威性。
來自另一方的反擊跟著出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共中央部委直屬的「黨建」雜誌,刊出一篇筆名「鄭志學」的文章,題為「認清憲政的本質」,這篇文章已由楊曉青文把憲政歸到非社會主義,升級到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層面,指現在人們追求憲政是為顛覆社會主義政權、是為了推翻中共。
憲政之爭波及範圍甚廣,有人認為這已是繼「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反資產階級自由化」、「清除精神汙染」、「六四事件」、「改革開放姓社姓資」以來,又一次大爭論。
這場爭論,出現了三個派別,即泛憲派、反憲派和社憲派,泛憲派和反憲派水火不容,社憲派企圖和稀泥,主張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樣,來個「社會主義憲政」。
改革和諧 都有可能
這場爭論原因何在?有人認為是因「六四」事件周年紀念而來,也有人認為,這根本上就是中共新領導層每每新政之初,必然出現的尖銳化政治鬥爭。
十年前,胡錦濤初掌權,曾想打憲政牌,以推動他心目中的政治改革,但半年之內他就手軟,從此不提憲政二字。
習近平上任前後,大陸知識界特別是法律界,熱議憲政,習近平也有相似的主張。去年十二月,習近平高調出席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會,強調要實現依法治國目標,就必須貫徹實施憲法。這場憲政之爭,也許會像當年真理標準討論一樣,驚天動地出個大改革,也許在一場混戰之後,被悄無聲息地「和諧」。以中共高層的默不作聲,一切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