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的荷籍攝影師班恩(Iwan Bann)被暱稱為攝影界的「印地安納瓊斯」,
中壢清潔打掃
,他經常在直升機上搏命演出,
剪髮椅
,拍下一系列精彩的建築空拍照,
鹿港特色餐廳
,使他成為庫哈斯(Rem Koolhaas)與哈蒂(Zaha Hadid )等當代建築巨擘最愛聘用的攝影師。
班恩的空拍照代表作之一,
監控系統
,是2012年颶風珊蒂來襲後的紐約市全景,
長高轉骨
,他捕捉到大停電使曼哈頓島籠罩著詭異陰霾的景象,
系統櫃訂製
,這張照片後來登上紐約雜誌封面,
檜木桶
,並由現代藝術博物館發行海報。
為了工作,
抽屜收納櫃
,班恩隨身攜帶大筆現金,以便找不到自動提款機時仍能租借直升機。要是真的租不到直昇機,他就會出動Aerialtronics公司為他專門打造的遙控迷你直升機代勞。
因為有班恩加持,許多不知名的建築一夕間聲名大噪,吸引雜誌編輯、博物館與評審委員注意;默默無聞的建築師因此一砲而紅,大牌建築師的成就也更廣為人知。早在伊東豐雄和王澍分別在2013和2012年拿下普立茲克獎(Pritzker Prize)前,班恩已拍過他們的作品。
除了空拍照,班恩也打破把建築塑造成孤立、靜態樣貌的傳統,在拍攝場景中納入人物與周遭環境,營造出故事性並傳遞人們如何運用空間的訊息。
無論是工人在工地用爐子煮晚餐,或青少年在屋頂溜滑板,都是他有興趣捕捉的畫面。一張卡拉卡斯未完工摩天大樓被上千名遊民佔據的寫真,2012年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引起轟動。
泰裔建築師庫拉帕說:「班恩拍的不是建築,而是建築裡的人生。他就像戰地記者,記錄了關鍵時刻。」
但班恩的工作不只繞著建築打轉,閒暇之餘他也熱衷拍攝原住民的生活環境,例如奈及利亞的馬可可(Makoko)貧民窟。他說:「我拍這些地方和拍哈蒂的作品沒兩樣。對我來說兩者同等重要。我嘗試記錄環境的全貌。」
班恩在阿姆斯特丹市郊長大,從小信仰神秘主義的父親就禁止家裡使用電子用品。或許因為如此,青少年時他就自己組裝4×5吋相機,並進入海牙皇家藝術學院攻讀攝影。但後來因和指導老師理念不合選擇輟學。
2005年他得知庫哈斯正在籌備關於歐盟主題的展覽,於是毛遂自薦設計一份網路展覽提案,庫哈斯邀他到鹿特丹辦公室面談,重燃他對建築的熱愛,自此踏入建築攝影世界。
身為紀實攝影師,班恩偶爾對照片被用來美化建築而非激發討論感到遺憾。也因此,他總是一口回絕建築師要他修片的請求,他說:「在我眼裡,那些小缺陷和建築本身一樣重要。」
(綜合外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