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來,
PC銘版
,台灣進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九合一選舉。
這不禁讓我想起二○一二年總統大選,
臭氧機製造商
,巧合的是,
切削油
,那場旗鼓相當的藍綠對決正好發生於我初次來台交換的學期。
當時的那股興奮勁和強烈的好奇心令人記憶猶新,
備審資料輸出
,我的相機很快便塞滿了各種「選戰周邊產品」。同期的交換生中,
廚具工廠
,比我熱衷的亦不在少數。
那一年恰好也是兩岸關係穩中有進的階段,
台中定期清潔
,媒體上看到諸如ECFA、陸生來台這樣的字眼不少帶有正面的形容詞。
在言論自由的台灣,
防銹油
,加之當時相對寬鬆的兩岸政治氛圍,習慣不談政治的陸生對選舉的關注變得普遍。多數陸生對台灣自由民主的體制抱持好感。
這些情形當時在我眼裡顯得十分合理。畢竟作為「華人世界民主的燈塔」,一海之隔的台灣,一直守護著許多中國人的民主憧憬,以及以同文同種為情感依託的另種制度想像。
後來,我們看著身邊的台灣同學投下人生的第一票,看著馬英九連任後藍營的團結和狂歡,看著蔡英文落選後綠營的平和與堅強。
這一切都讓我們有從未有過的機會,去跳脫簡單的「是非對錯」邏輯,讓高高在上的政治走下神壇,變成柴米油鹽一般,近在咫尺的小事。
時至今日,台灣的民主政治似乎一度走到了歷史的低點。當我回過頭來,再看這次九合一,我幾乎失去了一切二○一二年看選舉的那種熱情。
然而偶然看到吳念真給年輕人的選前寄語:「之前你們都活在我們所曾經營造的環境中,但是,之後我們要活在你們所決定的未來」,感動不已。再看那些即將手握選票的年輕面孔,忽然覺得民主變得前所未有的真實。民主的精髓不在於一票定勝負,而在於全民、終身的參與,和選擇的權利。
我知道,這一票未必能夠決定未來,過去被投下的每一票也未必不曾令人反悔。不過,那些驅使人們站出來、鼓勵人們去改變的勇氣和擔當,才是我們應該相信的力量。
民主未必是最好制度,我們不應冀望選出明君聖主,然後拱手交出自己的權利與責任。比起選舉本身,更重要的是選舉過後一如既往的公民參與。
所以比起誰當選,是藍是綠或是顏色空白,我更關心的是塵埃落定之後。這個社會的公民,能不能走出那條陳年的光譜,學會包容與妥協,共同灌溉這片土地的未來。這才是最值得期待的民主進步。
這些與我年紀相當的人們何其令人羨慕啊,他們有機會和台灣年輕的民主一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