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平鎮光電埤塘社子一號池,
,已完成建構及併聯發電。記者張弘昌/攝影 分享 facebook 桃園市平鎮光電埤塘社子一號池,
,完成建構及併聯發電,
,昨天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市長鄭文燦前往視察,
,肯定透過水質及水量等環境監測數據釋清外界疑慮,
,建議在一號池設工作坊基地,
,年底邀產官學界及環團參加公共論壇提供意見,
,來建立埤塘光電操作的規範、模組及規範。平鎮光電埤塘社子一號池完工及併聯發電,每年可發電250萬度,每日約可提供680戶小家庭用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0萬3000公升,相當於植栽10萬9000棵樹。石門農田水利會在設置完成後,委託國家級專業單位監測水質及水量變化,證明水上種電無溶出有毒物質及汙染水質問題,釋清地方疑慮。 林聰賢表示,埤塘光電系統採浮島式或立柱式設置,是否會對生態環境造成衝擊,不妨以社子一號池做為樣本或工作坊,進行環境監測後,廣邀產官學界及環保團體,在年底舉行公共論壇進行討論,來訂定未來的標準模組及分析利弊。鄭文燦指出,埤塘光電政策在農委會、能源局及市府,在一個規範底下,由市政扮演平台角色推動,會持續進行檢討,並在年底訂出規範策略。浮島式或基樁式各有優缺點,但最重要的是環境監測指標要合格,且兼顧景觀生態營造,鄰近社子3號池就未設光電設施,做為埤塘生態公園,可串連起來發展。,
中國大陸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來台刊登廣告,
,將招攬100名台灣正、副教授等高教師資;福建省去年招聘了132名台灣高教師資,
,今年將進一步招聘200名。另外,
,廣州中山大學南方學院也已經擁有50位台灣籍教授,
,占該校師資一成左右。這幾則新聞,
,已將台灣高教界擔心的人才危機表露無遺,
,政府若未能積極回應,
,則高教危機將迅速引發,連鎖導致菁英大學生外流,頂尖高校將蛻變為「非卓越人才」培育所,高教危機將導致國家危機。這些消息披露後,教育部卻認為「台灣培養的博士被世界其他地區聘用是好事,代表我們培養的博士水準被肯定」。這種回應將問題過於簡化,若非對問題缺乏理解,就是在刻意美化問題。此一問題五年前即被學界提出,而且日益嚴重,政府卻毫無作為;似乎非得等到台灣頂尖高校已找不到優秀師資後,政府才會開始檢討。事實上,中國大陸向台灣招聘的,多不是台灣本地培育的博士,而是原來在先進國家獲得傑出學位,回台任教的最出色人才;極少數才是台灣本地培育的博士。大陸大學提供的年薪表面上約為新台幣120萬元,但另有住房補貼、科研啟動費用、安家費、保險、機票等,加上大陸一般生活費用低於台灣,實際上約有台灣兩倍待遇,且對教授在外兼職收入幾乎沒有規範,不像台灣處處設限,因此對年輕優秀學者的確具有誘因。對台灣的資深傑出教授,更常以行政職務和高薪挖角,特別是香港和新加坡。華人地區大量挖角台灣優秀教授的結果,將導致以後台灣高校中的傑出教授愈來愈少,優秀高中畢業生只好外流到其他地區接受高教,「人才外流」的狀況逐年嚴重,台灣的未來將黯淡無光。請問,這若不是國安問題,那甚麼才是?中央研究院是最早感受到人才外流威脅的機構,2011年5月,翁啓惠院長在立法院已經指出,五年來中研院辭職的61人中有半數是被三、四倍的高薪挖角。同年8月,中研院慎重發表了「人才宣言」,強調我國「正面臨空前人才失衡危機,需要不分朝野共同回應」,「各國均將人才爭逐視同作戰,大幅修改國家法令與政策,但台灣卻還未能面對事實,不知危機將至…」這份由中研院長翁啓惠、台大校長李嗣涔、蔣偉寧、高希均、施振榮、林懷民、嚴長壽等多位學界和清流人士署名的宣言,引發了馬總統重視,並在國安會議中提到「台灣人才流失已成為國安問題」。但是,時間流逝了五年,問題年年惡化,2013年8月國內首屈一指的衛星遙測專家陳錕山竟然棄職投靠大陸「千人計畫」,報效對岸的國家實驗室。如今,對岸公然侵門踏戶,撼動我高教基石,政府卻無任何有效作為,只能以「人才外聘是好事」回應?事實上,台灣高教人才外流的根本原因,是軍公教三者薪資綁在一起,政府在債務高漲下又多年無力調薪,導致高教待遇每下愈況,根本無力和外界競爭。最高學府台灣大學的多個科系,已連續數年聘不到可用人才,好不容易有理想對象時都被星、港高薪攔截,台大只好自己想辦法大幅加薪6萬元因應。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將軍公教三者分途,或將高教師資由一般教職人員中抽離、單獨敘薪,才可能以有競爭力的薪資體系,留住優秀人才,為國內培育菁英人才。目前,一套教職薪資適用於小學到大學教師,從最菁英的台大到所有公立院校,不管教師品質和教研投入狀況,待遇都一視同仁,這可能是全世界最社會主義的做法。這種假公平的敘薪制度已成為國家進步的障礙,造成連馬總統也承認的「國安問題」,不是教育部能夠單獨解決的;但行政院沒有適當作為,總統的關切也僅止於口惠。請問,國家要繼續如此沉淪下去嗎?,
台北健康養生展昨天起在台北世貿一館登場,
,邀請各領域專家,
,教民眾「健康吃、輕鬆動」。 記者林俊良/攝影 分享 facebook 聯合報舉辦的「台北健康養生展」昨在台北世貿一館登場,
,展期至廿七日。今年以「健康生活方式」為主軸,
,集結保健食品、健康護具、居家生活用品等廠商參展;響應政府長照2.0議題,
,還邀請專家現場教授如何「健康吃、輕鬆動」。「2018台北健康養生展」開展首日,
,邀請青青銀髮族鼓隊帶來精彩的開幕表演。 記者林俊良/攝影 分享 facebook 「台北健康養生展」已連續舉辦四年,
,昨開展日邀請五十五歲至九十歲長輩組成的「青青銀髮族鼓隊」表演,
,另舉辦有獎徵答,讓參觀者透過搶答牢記健康概念。展出期間,大會舞台區每天上午十一點至下午四點的整點,共有十多場的精彩健康講座,邀請保健專家陳月卿教導最有效率養生法、心臟血管科醫師陳冠群講解如何預防中風、新北市府動健康老師傳授「保本健康操」等。台北健康養生展以「健康生活方式」為主軸,提供專業的健康生活方式及保健新知。 記者林俊良/攝影 分享 facebook 展場也有癌症關懷基金會和詠康、富捷等廠商提供健康飲品試飲活動,牛樟芝聯展區廿五、廿六日提供寶瀛康素免費試飲。守易立攤位現場免費解壓體驗卅分鐘、碧波庭攤位負壓養生儀紓壓體驗、一太衛浴攤位提供腳底紓壓。源鮮農場集點就免費送蔬菜,讓民眾在現場就可體驗健康飲食及養生,另有廠商提供每日一物,包括舒壓枕、精油、健康食品、健身器材等特價供應。主辦單位另提供排隊好禮天天送,每日排隊入場前一百名,可憑號碼牌至贈品區抽獎領取開運紅包;現場至元氣區加入會員,可兌換健康好禮,每日限量二百名;加入健康展LINE好友,並在粉絲團按讚,再送抽獎券一張。全館消費滿五百元,還有有機會抽中足部按摩機、電臀美搖機等大獎,展期最後一天加碼抽出價值七萬元的YAMAHA機車。台北健康養生展展出時間上午十點至下午六點,相關參展廠商及現場活動可至官方網站查詢,或追蹤臉書粉絲團,也可獲得最新訊息。,
Lamigo桃猿隊與日職羅德隊於石垣島舉行的「亞洲門戶交流賽」落幕,
,行前桃猿隊、石垣市府與羅德隊討論,
,在球場、附近的便利超商中,
,都有為206南台大震募款的募款箱,
,總計募到48萬4800日圓(約台幣14萬2000元),
,桃猿隊將募款金額補至1000萬日圓(約台幣293萬元),
,回台將捐至台南賑災專戶。石桓市長中山義隆(左)將善款交給Lamigo董事長劉保佑。 記者許正宏/攝影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石垣市長中山義隆表示,
,很高興促成這次交流賽,
,藉由這次比賽,
,設置募款箱,募款所得,由桃猿隊董事長劉保佑回台後代為轉交。劉保佑表示,日本311大地震時,台灣民眾發揮愛心,藉由這次難得的交流經驗,不僅體育上的交流,也感謝石垣市的募款活動,充分展現台、日間的情誼。此次兩場比賽,共吸引6700名觀眾入場,現場也販售羅德、桃猿隊相關商品,兩隊近年互動頻繁,桃猿隊副領隊浦韋青表示,「桃猿球迷很喜歡羅德隊,羅德球迷也喜歡我們」,桃猿隊相關商品熱銷,日本歌手夏川里美開幕戰表演,「也買了一整套桃猿隊商品」。,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廖姓、鄭姓保全,
,不滿劉姓患者躺臥大廳,
,涉嫌毆打並抓劉男的頭撞擊牆壁,
,導致劉男死亡,
,士林地院依傷害致死罪,
,各判刑7年10月、7年4月。廖姓、鄭姓與胡姓保全,
,另涉嫌將李姓病患關在男廁,
,被法院依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
,各判處有期徒刑6月。全案仍都可上訴。士林地方法院今天公布的判決書指出,廖姓、鄭姓、胡姓男子於民國105年間擔任中興院區保全。105年5月6日,一名李姓皮膚科病患詢問社工是否可多領藥膏,因大聲說話且情緒激動,引來廖姓、鄭姓、胡姓保全關切。廖男等人見李男賴在地上不肯離開,強拖李男至廁所拳打腳踢,並關上廁所門不讓李男離去,直到李男稱要拿藥才放行。105年5月21日,劉姓病患因急性胰臟炎經消防局送往中興院區治療。劉男躺臥醫院大廳又不聽勸告,廖姓、鄭姓保全將劉男帶往樓梯間毆打,聯手將劉男頭部推往牆壁,劉男倒臥在地、口鼻流血。廖姓、鄭姓保全見劉姓病患臉部大量流血、全身癱軟,以輪椅將劉男推往院區外吸菸亭,並將劉男棄置地上。劉男最後顱內出血死亡。判決書指出,廖姓、鄭姓、胡姓保全否認妨害李姓病患自由,也否認傷害劉姓病患致死,但合議庭認為全案事證明確,分別論罪科刑。,
屏東東港鎮兩年前進行光復路觀光綠園道景觀改善工程,
,將部分安全島迴轉道封閉,
,造成當地居民交通不便;許多機車騎士為貪圖方便,
,直接違規逆向行駛,
,險象環生。
東港鎮知名的光復路海產街,
,是許多遊客必經道路,
,也是東港一大門面。東港鎮公所爭取經費進行「觀光綠園道景觀改善工程」,
,將路面安全島整建為多功能步道,希望增加民眾休閒去處。但當時為了整體綠帶公園完整性,取消部分安全島迴轉道,讓許多當地居民返家、購物時,必須多繞一段路。
用路人目前行駛在光復路上,不時看見機車騎士為圖方便,直接逆向行駛在汽車道上,稍一不留神,就可能迎面撞上,不時出現險象環生情形。
陳姓汽車駕駛人說,有一次曾經差一點撞上一名騎機車的老婦,當時還被對方怪罪「開車不看路」,害她差點撞上,由於有理說不清,只好自認倒楣,悻悻然離去,但還是期盼相關單位能進行處理,以免發生交通意外。
東港警分局交通組長仇宿民表示,針對當地交通違規現象,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5條「不按遵行之方向行駛」,可處新臺幣600元以上1800元以下罰鍰,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更威脅自己安全。未來將針對該路段加強宣導及巡邏取締勤務,確保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