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辦竊聽案,
,至今各說各話,
,檢方介入偵辦後,
,藍綠互相指責,
,或指控自導自演,
,或稱檢方早有政治心證,
,讓人霧裡看花。
筆者認為,
,檢方如有既定的偵辦方向和步調,
,不應隨藍綠口水起舞,
,以平常心傳喚相關人員,調閱相關資料,形式上的司法公正,即不容質疑。接下來,就看是誰不斷地向檢方喊話,甚至言語挑釁,抓「檢方」出來當做選舉的箭靶。到底誰在利用司法、玩弄司法?,
宜蘭縣「福氣分享會」今年募集30多萬元,
,轉贈「愛的福袋」到100個弱勢家庭,
,裡面有腳踏車、電子鍋、書包等,
,這次是讓弱勢學生自己提出選擇,
,「客製化」的福袋內容,
,多數學生都挑給父母,
,甚至不貪心,
,只選自己需要的,
,讓「福氣分享會」會員非常感動 。「福氣分享會」約有20名成員,分布全縣各行各業,「因為有福氣,才會聚集在一起」,成員之一的頭城鎮二城國小校長黃賜福說,只要發現有急難的狀況,該分享會就會主動聚集,募集資源協助。今年春節前,「福氣分享會」獲得李枝全、林麗華等人贊助經費,還有宜蘭縣才藝教學服務人員職業工會協助,募集30多萬元,要把充滿福氣「愛的福袋」送到100個弱勢家庭。宜蘭縣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鄭萬富也是成員之一,他表示,每個弱勢家庭的狀況和需求不同,所以這次愛心福袋送暖,採「客製化」方式,由各校需要幫忙的弱勢學生,自己挑選需要的生活用品,例如書包、文具、電子鍋、腳踏車等,每個福袋大約價值3千元。讓福氣分享會員感動的是,多數學生挑選福袋內容時,多以父母或家庭為考量,有的學生選擇電子鍋,因為想到家裡的電子鍋已經老舊,想幫媽媽省筆購買的錢,也有的學生只選了兩樣,問他為何不多選幾項?學生說,其他東西都還能使用,不必換新,看到這些弱勢孩子如此貼心,也不貪心,福氣分享會感動之餘,深覺舉辦這樣的送暖活動,非常有意義。,
漁洋94年入庫貯存至今的草蝦。 記者陳珮琦/翻攝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漁洋國際涉嫌竄改或未標示產品保存期限,
,新北市衛生局3天來在漁洋公司、工廠和3處倉儲,
,共存封258噸水產品;經逐一盤點,
,有174公噸以上逾期、未標示,
,包括冷凍長達近11年的草蝦、明蝦和生凍小龍蝦,
,衛生局昨天決定依法重處漁洋1548萬元罰鍰。衛生局副局長許朝程表示,
,約談業者發現,
,漁洋涉嫌竄改產品保存期限,再以市價販售的違法行為有2年之久,且其平均每月營業額為1200萬至1600萬元,一年即高達1、2億元;對於竄改逾期產品等違法行為,業者也坦承不諱,所涉危害食安情節重大,因此決定重罰1548萬元外,還將再針對「未標示」產品保存期限再裁處開罰。許朝程說,漁洋公司涉嫌竄改及未標示產品保存期限,違規品項多達60項以上,其中逾期就有43項,稽查人員更發現有5188包的帶殼扇貝,才進貨3天就逾期;而在倉儲冷凍庫中的21箱草蝦、12箱明蝦和22箱的生凍小龍蝦竟然94年即入庫冷凍至今,冷凍長達近11年最久,另有55箱的花魚一夜干於96年入庫,至今年5月竟還出庫販售。衛生局稽查科及食藥科人員連續3天忍受零下32度極凍低溫進庫盤點,昨天再持續稽查30家餐飲業者,回收2200公斤漁洋產品。,
半導體封測龍頭日月光(2311)走出廢水陰影,
,全力邁向綠色節能工廠,
,高雄K7廠榮獲經濟部工業局頒發的綠色工廠認證,
,成為該集團的第六棟綠色工廠。在短期營運面方面,
,日月光7月營收為222.3億元,
,月減3.7%、年增近3%。法人預估,
,因旺季來臨,
,封測和代工業務均見成長,該公司第3季營收將較上季成長10%至15%,毛利率持平至微增,代表8月和9月營收將會成長,第4季還會向上。在高雄K7工廠獲得綠色工廠認證後,日月光集團共在高雄擁有K7、K3廠、K5廠、K11廠、12廠、K15廠等六棟綠色工廠,打造楠梓加工出口區成為全台灣綠建築及綠色工廠密度最高的工業園區。日月光集團自2009年起,高雄廠推動綠建築計畫,結合自然與科技,打造生活、生產與生態兼具的綠色工廠園區。日月光指出,這次榮獲認證的K7廠,於製程中導入各項創新綠色研發、環境友善設計,設定涵蓋節能、節水、減少廢棄物及低碳等環境指標,貫徹綠色行動,致力達成綠色工廠目標。日月光集團資深副總經理周光春表示,日月光高雄廠房在節約能源上,同步設定許多挑戰和目標,各廠區內部也會定期提出各類節能專案,落實節能減碳目標。,
敘利亞內戰持續3年政局動盪,
,美國也公開表示支持反政府組織,
,但敘國總統阿薩德仍試圖展現當局掌控形勢的能力,
,如不顧海外難民逕自宣布6月3日為大選之日、5月時對外宣稱將推動觀光產業。雖然從國內政局動盪與古蹟毀損現況看來,
,敘利亞要吸引外國旅客有一定難度,
,但也有人認為這不失一個政府穩定人心的手段。
在5月一場政府「扶助觀光中小企業論壇」上,
,敘利亞觀光局表示將大力推動觀光,
,第一步會先在拉塔基雅省設立公共海灘,並在周遭設立速食餐廳與咖啡廳,同時也宣布有24項建設開放投資,其中有一家位於哈馬城的旅館主打按摩浴缸、桑拿、蒸氣室。美國《新共和》雜誌諷刺地說,先別管旅客如何安全抵達這間旅館了,4月時那條街上還被反政府軍轟炸呢!
【內戰毀觀光財】
其實3年前敘國內戰還沒開打時,國內的觀光產業相當蓬勃,2010年估計國內有11%勞力投入觀光事業,觀光總收入占了全國GDP總值12%。但是內戰開打第一年起,旅客人數驟跌95%,370多個觀光景點被迫歇業,整體損失高達22億美元。
內戰不只把遊客嚇跑,許多敘國古蹟也遭戰火波及被列為瀕危遺產。根據《CNN》報導,敘利亞6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包括阿勒波古城、波斯拉羅馬劇場、大馬士革古城、北敘利亞谷村莊、騎士堡與薩拉丁城堡、以及帕米拉遺址,已有5處嚴重受創。
這些古蹟最遠可追溯回亞歷山大帝國時期,它們經歷過羅馬、波斯帝國、拜占庭、鄂圖曼土耳其、十字軍東征時期,卻毀於流彈或火災。雖然有7萬多件大馬士革與阿勒波遺址文物從博物館緊急移到敘利亞中央銀行,但是大部分博物館不是被砲火波及,就是遭民眾洗劫一空。
【推觀光拚競選】
雖然敘利亞現況要重回當年觀光風貌,明顯還有一段距離,但有分析師指出,當局推行觀光產業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藉由建設穩定民心。以敘利亞北部基督教村莊Maaloula為例,4月中旬政府軍從反政府組織手中奪回村莊,開始重建地方被破壞的歷史、宗教古蹟。對照反政府軍破壞者的角色,阿薩德理所當然建立起「重建者」這種正面的形象。
也因此當荷姆斯居民傳出圍城期間靠吃草與野貓過活,而敘利亞觀光局局長雅濟吉卻點名荷姆斯表示,今夏荷姆斯有望可以展開觀光旺季時,大家也不需太吃驚,因為重點不是觀光,而是阿薩德的競選口號:「我們一起重建」。【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中興新村發展成高等研究園區進度牛步,
,引起立委林明溱關切。林明溱說,
,高等研究園區在北中興受限文資法後,
,南內轆中心16公頃成為地方期待吸引廠商進駐的優先重點,
,但地方卻感受不到榮景漸起,
,中科管理局應加強招商和宣傳。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副局長張銘煌強調,
,包括中台灣創新園區和資策會「新興智慧技術中心」,
,都已確定共投資高達118億元在中興新村建設開發,
,而多屬舊省府宿舍區的北中興文資研發區,也正積極尋求投資廠商開發。
斥資80億元闢設中的中台灣創新園區工務負責人廖俊茂指出,創新園區全區採智慧綠建築設計,占地2.5公頃,前年11月29日動工至今,預計年底可先啟用溫室、植物工廠部分,整體園區建築完工後,將成為中台灣新地標,也將開放會議、參觀及用餐,並有至少700名研究人員進駐,除了茭白筍LED光照調節及高架式植物栽培等植物工程科技研究中心,還會有「生活產業智慧化創意加值」的廠商研發群聚,前景可期。
林明溱則指出,依據國科會資料,除了工研院、資策會兩大計畫已在中興新村推動,核准進駐廠商有5家,希望中科管理局能夠多多宣傳,讓地方民眾持續了解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的推動進展,也要設法吸引更多高科技廠商申請進駐投資。,
戴姆勒、博世(Bosch)以及福斯等汽車大廠,
,都在今年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性電子展(CES)展出自駕接駁電動概念車,
,標榜低速行駛且適用於城市通勤規畫,
,會比自駕車更容易實現和上路,
,象徵汽車業步入自駕車新時代。戴姆勒四年前在CES推出豪華自駕概念車,
,強調內裝酷炫且具時尚感。今年這家賓士製造商展示的這款自駕接駁車Vision Urbanetic,
,不僅頗具未來感,
,還增添實用功能,
,能在市區內以限速運送乘客和貨物,最多能同時載運12名乘客,電動底盤也能轉換成裝載貨物的底盤。 戴姆勒從炫目耀眼的豪華概念車轉向箱型的載人車,凸顯這場自駕車競賽已經轉向,在自駕車尚需一些時間才能普及上路之際,在限定地區從事自駕接駁服務,至少是未來幾年較可行的做法。博世展示的自駕接駁車為四人座,提供預約、推薦及旅遊提示等服務,使用者可以利用博世的電子支付服務付款 。福斯展示的Sedric是最新的迷你校車概念車,也可當成四人座自駕電動計程車,個人使用或共乘兩相宜,預計2025年上路。由BMW支持的自駕新創公司May Mobility,也在CES展示自駕接駁電動小巴,這款有隨車員的六人座小巴可在底特律市區的公路上來回穿梭,將底特律的上班族從停車場接駁至辦公室。顧問公司羅蘭貝格(Roland Berger)的合夥人伯恩哈特表示,「這些自駕車有適度的技術複雜性,而且能以低速行駛,比傳統汽車更容易生產。整體來看,特殊用途車和自駕車的潛力非常顯著」。伯恩哈特並預估,自駕接駁車的銷售在2020年將達到100萬輛,到了2025年會增加一倍以上至250萬輛。,
高雄市有個男子到鳳山一間推拿坊,
,假裝要按摩卻趁機拿出腰帶跟毛巾綑綁按摩師,
,還搶走按摩師的提款卡。後來被害人用袋鼠跳的方式跳出店外求救,
,才被人發現趕快報警,
,路口監視器畫面上凌晨三點多,
,一名男子從一家推拿坊走了出來,
,然後匆匆忙忙的騎車離開,
,不到一分鐘一名女子從同一家店裡,
,不是用走的是用跳的,就這樣跳跳跳的,跳到了從店門口跳到了路口,又從路口跳了回來。仔細看看她的手腳原來都被綑綁住了,她只能轉動著身體,四處找人求救,最後女子累到沒力了蹲了下來,這時幾位騎車經過的民眾發現趕緊報警,原來這名女子是位推拿師,騎車離開的男子假裝要來按摩。進入店內後去將她捆綁,搶走她的提款卡後急著去領錢,一路上騎車時還單腳往後,遮住車牌號碼,事後被害人驚嚇過度不願出面多談,不過鄰居都說歹徒太囂張了,最後警方循著路口監視器,逮捕了這名有點禿頭的搶劫男子。不過對女按摩師來說,經歷這場可怕事件,恐怕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走出恐懼的陰影。
,
學者呼籲「逆向走」入法,
,交通部說目前主要提倡防禦駕駛觀念,
,讓行人「看見」跟「被看見」。記者葉信菉/攝影 分享 facebook 針對學者呼籲「逆向走」入法,
,交通部道安會執行秘書謝銘鴻表示,
,法律僅規範行人靠邊走,
,但並不適合進一步強制要求逆向或順向車流走,
,像是某些單行道其實不適合行人逆向走,
,因此目前主要提倡防禦駕駛觀念,
,讓行人「看見」跟「被看見」。台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研究所副教授白志偉團隊研究發現,
,走在沒有人行道的路上,若逆向車流走路可減緩死傷程度,呼籲政府將行人「逆向走」入法。 謝銘鴻指出,防禦駕駛的精神是確保自己不會因為別人的疏忽而發生意外,提升交通安全,若是順向走可能難以掌握後方車輛的行進,也比較不能確保被車輛駕駛人「看見」,因此在雙向車道逆著走,可以看到來車的行進軌跡,確實比較安全。不過謝銘鴻說,台灣還有很多道路是單行道,且不一定有人行道,若直接規定「逆向走」可能不符合實際所需;而有人行道的道路就應走人行道才安全,因此都要考量各種道路條件,較難一概而論。目前法令規定行人要「靠邊走」,不要求順向或逆向、靠左或靠右。謝銘鴻強調,交通部近年宣導靠著來車方向走的防禦駕駛觀念,「可以看見來車,來車也可以看見自己」。另外駕駛會有視線死角,行人過斑馬線要特別注意轉彎車輛。,
暖化現象究竟存在與否,
,以及暖化是否由人類造成?科學界始終無法取得統一共識。英國皇家學會和美國國家科學院兩所權威科研機構日前共同發表一份名為「氣候變遷:證據及導因」的報告指出,
,地表氣溫自1900年來已上升攝氏0.8度,
,且「相當確信」暖化將持續整個世紀。
該報告採Q&A形式出版,
,針對人類活動影響、太陽黑子作用、暖化速度減緩、冰量變化、極端氣候、暖化持續時間等爭議點一一回答。
報告指出,
,地表氣溫自19世紀以來已上升攝氏0.8度,
,高峰期始自1970年中期,
,根據地表及海洋無數觀測站的數據顯示,1983年至2012年是過去8百年間,氣溫最高的30年。暖化反映在多重結果上,包含低層大氣與淺海溫度都升高,北半球雪量及冰帽縮減、格陵蘭冰原倒退以及海平面上升等。
【2100年再升4度】
報告指出,截至2012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水準已較19世紀高出40%,此進程始於1970年代中期,與全球能源消耗的高峰期正好?合。此一期間,燃燒石化燃料和森林砍伐干擾了正常的碳循環,自然界消化二氧化碳的速度追不上人類製造的速度,造成這些二氧化碳將在大氣中累積數千年。現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為80萬年來最高。
這些科學家認為,若不以科技或規範介入暖化進程,至21世紀末,氣溫恐再額外上升2.6度至4.8度。他們估計,若能將1870年起至2100年的碳總排放量控制在1兆噸以內,就有3分之2的機會能將氣溫升高幅度壓在2度以下,不過,目前的總排放量已經超過5千億噸。
有人主張,太陽活動與黑子的數目才是影響地球氣溫的主要因素,但這份報告卻指出,太陽活動對近年地球氣候變遷的影響相當小,根據1970年代末期以來的衛星觀測數據顯示,黑子活動確實會稍微影響平流層中的臭氧含量、氣溫和風向,但太陽驅動力與地表氣溫的變化並無明顯關聯。
【暖化趨緩因素多】
由於近期暖化減緩,各國在縮減碳排放立場上也顯得有些鬆動,但報告表示,短期減緩並不代表長期不存在暖化趨勢,也不表示每年都會比去年更熱。氣候變遷不僅限於溫度變化,氣候的規模和形式、大氣環流和地方氣候也都會改變,如反聖嬰現象和北大西洋震盪都曾產生劇烈的反常氣候。
報告也提到,暖化的整體趨勢是熱日的增加和冷日的減少,比方1960年代美國的日低溫紀錄要多於高溫,但2000年代日高溫紀錄則來到低溫的2倍,近年頻繁發生在歐洲、亞洲和澳洲的熱浪也是一例。
現今北極海冰的覆蓋面積較1978年時減少40%,冰層厚度也變薄,南極冰層卻略有加厚。北極海冰的融化是因易海冰受氣溫影響,冰原褪去後露出的黑土也吸收更多熱量;而氣候變遷增強了南極上空的西風,低緯吹向高緯的暖空氣遭阻擋,離開南極大陸的冰因此減少。
延伸閱讀:報告全文內容http://royalsociety.org/uploadedFiles/Royal_Society_Content/policy/projects/climate-evidence-causes/climate-change-evidence-causes.pdf【更多精采內容,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