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位科技創新 搶救平庸經濟 | 社論 | 評論 | 聯合新聞網 買東西RSSApp粉絲團我的新聞udn family搜尋時尚汽車NBA台灣國際鳴人堂新鮮事部落格全部 願景 新聞 財經 時尚 汽車 NBA 國際 鳴人堂 新鮮事 部落格 元氣 話題 讀書吧 讀小說 知識庫 電子報 基金 房地產 影音 售票網 外貿網 買東西 有設計 有行旅 捷客 聯合文學 聯經出版 世界日報 App 即時熱門要聞娛樂運動全球社會產經股市健康生活文教評論地方兩岸數位旅遊閱讀雜誌時尚汽車購物 udn鳴人堂 社論 民意論壇 聯合報名人堂 聯合好評 聯晚私房新聞 udn相對論 udn / 評論 / 社論相關新聞聯合/無權無責到有權無責聯合/完全執政,
網路行銷達人
,完全分贓,
韓式泡菜
,完全搶權聯合/教育部不如信義房屋經濟/大陸房市泡沫 危及深化改革路線聯合/台獨:內向事件 內部解決經濟/數位科技創新 搶救平庸經濟分享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16-10-18 01:01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WhatsApp 金融海嘯後,
造型蛋糕
,全球經濟一直未見令人振奮的成長動能,
網站租用
,IMF推估,
團購肉乾推薦
,未來五年已開發國家的技術進步,
網站優化
,需使總要素生產力回復至接近海嘯前的水準,
台中網路公司
,才可能替目前的景氣除霜解凍。問題是,未來創新發明能否再次帶動技術大幅進步及生產力躍升?各界看法不一。2016年美國經濟學會年會特別安排一場會議進行深入探討,進而引發國際媒體大篇幅報導及熱烈回響。悲觀論者認為,人類史上諸如電力等重大發明,多已陸續發生並對社會帶來根本上的變革,未來不易再出現具革命性及普遍性影響的科技創新。西北大學教授高登(R. Gordon)新作《美國成長的興衰》便直指,在美國經濟成長黃金世紀(1870~1970年)裡,電與內燃機問世觸發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創新,穩定的電力供給、乾淨的自來水、可靠的汙水處理系統、瓦斯能源、電話等技術進步,讓人們得以擺脫黑暗、孤立、壽命過短,食衣住行及工作各面向的舒適度大增。然而,黃金世紀過後的創新,卻無法有如此普遍性的效益。即便當今有智慧手機、超級電腦、大數據、奈米技術、基因治療及幹細胞移植等眾多新發明與技術,全球政府與教育機構每年研究發展支出也創下1.4兆美元新高。但高登的研究顯示,1891~1972年間美國勞動生產力年平均成長為2.3%,幾乎每一代增加一倍,之後20年間的平均值卻降為1.4%。1997~2005年間受惠數位科技帶動生產力提升又增至2.5%,看似恢復榮景。惟自2005年起,雖有機器人、條碼讀取機、電子商務等創新,年平均仍回降至1.3%,且生產力成長自此停滯,再加上1932~1972年工資增加率達350%,但1973年後的40年,工資僅成長22%,以及當代資通訊科技創新將使資本及勞動力呈現過剩狀態,皆令悲觀論者大嘆經濟成長已陷入長期停滯的泥沼。對創新抱持樂觀看法者則駁斥,任何發明或創新從出現到經濟及社會效益完全顯現需要時間,商用發電機不也在問世後近40年,才在電網基礎建設等相關配合因素到位下而大幅提升生產力。前英特爾執行長葛洛夫被股東問及投資報酬展望時,曾回以「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可得知投資報酬多少嗎?」亦為一例。同時,許多創新的效果也因為沒有市場交易價格,使其對GDP的貢獻無法呈現。像是有別於可計售價的大英百科全書,免費的維基百科同樣帶給人們查詢資訊的功效,卻無法確切計算它對GDP的貢獻,Google、Facebook、YouTube等情形亦然。著有《第二次機器時代》的布林優夫森和麥克費(E. Brynjolfsson & A. McAfee)等諸多樂觀派專家指出,創新發明除了對生產有正面貢獻,也增進健康、自由、自主等珍貴的無形福祉,悲觀者不應低估數位科技時代創新發明的效果與潛力。事實上,當前發明的腳步正在加速而非減緩,如PlayStation遊戲主機的電腦運算能力,已超越1996年美國軍方的超級電腦、基因組定序的發展有效減低疾病研究成本,使新藥發明成功案例增加。經濟學教授科文(T. Cowen)則認為,創新的悲觀與樂觀論皆欠實證,當代科技對總要素生產力的提升多寡,仍是未知數。但更重要的是新發明能否再創出與黃金世紀匹敵的普遍經濟效益,抑或如何將數位科技創新導入各領域,助其產生更大綜效。尤其是過去數十年來,經濟的果實分配失衡,造成不平等與成長停滯的問題已相當嚴重,令民怨高漲,執政者及有識之士應認真看待及找出解決之法。遺憾的是,當已開發國家經濟學界及產業界,對數位科技創新帶來的成長是否已走到盡頭,已爭論了數年,台灣社會卻恍若未聞,無視其對全球長期經濟成長的重要性,乃至於對台灣經濟生存命脈的衝擊,一味地陷在意識形態的口水戰與撕裂中,著實令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