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課審會大會今將審高中國文新課綱草案,
新北清潔
,是否把文言文比率從最多55%刪成30%,
新竹居家清潔
,並把推薦選文從20篇減成10篇,
業績長紅
,且網路票選的10篇是否照單全收,
斗六美顏美體教學
,成為各方關注與角力重點。國文課綱文言、白話文比率之爭,
學習書桌
,經兩次政黨輪替、多次修訂,
北部系統廚具
,早已演變成意識形態之爭。主張增加文言文的,
成長椅推薦
,常被戴上親中派、甚至統派的大帽子;而力主刪減文言文,
電機檢修工具
,則又常被另一派批為「去中國化」的獨派。吵到最後反而失焦,忽略國文教育除了文白比率,還有更多需要改革處。早期高中國文教科書文言文比率達65%以上,學校大小考及聯考,國文科也大多考文言文。在考試引導教學下,很多老師上文言文只教翻譯、解釋、背課文,考試注釋只要和課本有一字不一樣就扣分,死板的教學與考試,難讓學生領會文言之美,但這不代表文言文沒價值。同樣是文明古國,埃及兩三千年前刻在石碑或金字塔、神殿的文字,除少數專家,現今一般埃及人無法解讀。然而3千年前的詩經,至今仍在華人世界流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們仍朗朗上口;而書法家王羲之在1600多年前用文言文寫的「蘭亭集序」,今人不只仍看得懂,更可臨摹其優美的行書,兼具藝文之美。稍加訓練就能解讀的文言文,非但不是死的,更是活的文化遺產,至今我們常用成語,很多出自文言文,學者余光中因此稱為「免繳遺產稅的現金」,如今大陸急著重拾文言文,加重中小學選用文言文的比率,台灣卻逐年減。12年前,民進黨政府修改國文課綱,把文言文刪到45%,余光中登高一呼,號召作家張曉風、中研院士許倬雲等藝文界人士成立搶救國文聯盟,希望維持文言文65%比率,但未被採納。直到國民黨執政後,才又折衷,改成45%-65%,並把推薦40篇文言文刪成30篇。這次因應12年國教訂新課綱,以教師為主的領綱小組擬草案,又把文言文比率調整為45%-55%,選文縮為20篇。然而課審會高中分組部分委員,仍認為文言文太多,又提案減為3成,並在1周內就透過網路票選出10篇選文給課審會參考,其中台灣人及日本人寫的文言文就占了6篇,原本的選文只留下桃花源記、赤壁賦、岳陽樓記、鴻門宴等4篇。姑且不論這10篇的價值孰優孰劣,但光靠網路票選就大有爭議。若連國文教什麼,都要訴諸票選民粹,還不如選一個民調專家當教育部長,至少做出來的調查較有公信力,難怪文化部前部長龍應台都跳下來指責教育部推卸責任。文言文是精緻文化遺產,固然不宜偏廢,不過,只教翻譯、死背的陳腐教學,若不改變,文言文教越多,只會讓學生越討厭國文。但要教什麼文言文,仍應交給專業教師及學者來討論,網路票選看似民主,實易操作,是另一種「黑箱」。當初批評課綱微調黑箱作業的抗爭學生,如今有少數人已進到課審會,更應以身作則,監督課審會落實程序正義,不能「扛著黑箱反黑箱」,否則票選的文章再有價值,也會落人口實。教育部課審會今審國文課綱,除要顧及程序正義,更要好好深思,國文教育有更多值得改革之處,包括課本選錄更多樣文章,除了文言文,白話文也可選錄更多小說、翻譯文學、甚至科普文章,教法也應更活潑及生活化,才能維持文言文的不朽與價值。12年前,余光中(右二)和中研院士許倬雲(左一)、音樂家李泰祥(右一)等人發起搶救國文聯盟,呼籲民進黨政府不能大刪高中國文課綱的文言文比率。本報資料照 分享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