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經濟界最近的熱門話題,
冷凍食品
,是「做空中國」,
下酒菜
,那說的是外資投行、評級機構先後上演「唱空」之曲,
台式泡菜
,令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現狀產生憂慮,
調理食品
,出現中國市場和香港市場上的沽空股票潮,
關鍵字優化
,以及相應的基金減持、贖回潮,
漸進式排名
,和買入「看空中國」的衍生性商品。
外資大行掀起的「做空中國」,如果是真事和成事,對中國經濟當然有相當大的打擊。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國經濟本來就出現麻煩,既有經濟下調之憂,又有地震等天災拖累之慮,還有諸多結構性問題暴露之愁。「做空中國」成事,可以進一步拉低本已低迷的中國股市,從而為困難重重的中國經濟,壓上一根重重的稻草。
再一主要原因,是今天中國經濟開放度加大,金融的開放度也加大,中國離岸市場規模日大,境外人民幣計價的投資品和衍生品日多。一旦出現「做空中國」的行動,外資足以透過手中的「貨」,來影響中國的市場,以及影響中國當局的調控行動。
扣除政治因素,有人出來「做空」,無非是兩個目的,一個是護利,即保護自己的利益;一個是圖利,即以「做空」來賺取利益。以圖利來說,其傳統操作手法是先對經濟成長性的市場大肆吹捧,煽動買家跟進,然後「唱空」和沽貨,帶動雪崩式的垮落,再悄悄回補。
外資大行這種圖利手法,屢試不鮮,只不過由對企業、行業之試手,轉而向國家試手。同時選的時機,又是中國有點病的時機,包括禽流感疫症及地震天災。為此,中國經濟界有人認定外資大行有落井下石之嫌。
除了對落井下石的憤恨之外,現在的問題,是中國官民兩方對之如何因應。
以官方而言,已有反應,是中國證監會出來為外資澄清。中國證監會發言人上周末說,根據其監管層掌握的情況,近期上市公司境外戰略投資者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並未大規模賣出中國股票。這位發言人還特別解釋,中國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境外資金投資於中國股市,主要通過上市公司戰略投資者、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身份進行。
在這一解釋下,中國證監會的表態就可以反過來讀,即在掌握範圍內他沒看到外資在做空。而中國證監會這樣看,絕對有其理由,因其已定下加大開放度的要求。
但民間的經濟界,反應就五花八門,有些主張極有意思,一種叫「反制」,就是提倡在外資做空的時侯,採取手段反制,令其不能圖利,鎩羽而歸。這種主張,據說有用於實踐,最近香港市場上,有神秘資金在「抄底」,這是否中國企業特別是金融企業,在出手反制沽空力量?
另一種主張,叫「先空」論。那意思是先人一步,在別人沒動手之前,先動一步,包括先行做空。
這種建議更直接提出房地產可試,因為大批熱錢流入中國,主要堆積在房地產上,等待人民幣升值圖利。現在因有政策再壓壓房價,叫樓市做空,逼走熱錢。
更有意思的,其實是「縱容」論。那意思是中國應該完善做空機制,令市場有章有法下來做空。
而做空可以幫中國經濟一個大忙,就是擠掉泡沬。,